據統計結果,101年地方特考馬祖考區12名榜示者,均為外地考生,馬祖子弟闕如;再從近幾年考試錄取情形來看,在地考生金榜率僅三成不到,遠低於同為離島的金門與澎湖。面對這般窘境,我們除了感到惋惜外,也必須反思其中盲點與困阻的罅隙。
揆看其他離島在地考生考取的比例逐年上升,突顯出來的問題,不再是城鄉差距所帶來的學習落差,而係應試者的心態。隨著科技發達,補習教育在時間與空間上的落差已經縮小很多,除了實體的書面教材,更有眾多的雲端科技可資挑選,資源接收差距越來越小,馬祖沒有補習加強的環境不能再是名落孫山的藉口。相反的,現今無論是哪一個考區,錄取分數都相去不遠,不因離島而有歧異,激烈程度不相上下;在全面競爭局勢中,鄉親們應細細思量,究竟奮力一搏,摘取國考桂冠的決心程度有多少。
態度成就高度,高度決定視野的角度。國內任何試區,都沒有所謂的好考與否,只有準備妥當與否;更何況,臺灣考生飄洋過海來馬應考,要面對環境的生疏、水土的適應、交通的勞頓、天候的多變等不確定因素,但卻無畏這些挑戰,砸下重金成本,勇於來馬趕考,展現出必勝的態度與毅力,是激發其爆發力的關鍵因素。
相對於台灣考生,在地的鄉親有主場優勢,無庸煩惱食衣住行問題,理當有不錯的表現才是;然而,最擔心的,就是環境的安逸而使其鬆懈危機意識,抑或是妄自菲薄、自怨自艾。臺灣考生來馬考試,面對的是高沉沒成本與高度不確定性,往往若沒積極準備,抱持背水一戰精神,是不敢來挑戰,故有充滿勢在必得的決心;但本地考生或因缺乏刺激的動力,而抱持年復一年永無止境考試的想法,消磨許多衝勁。同時,心態上或認為自我能力與程度不如台灣考生,而合理化落榜困境,最終仍把機會拱手讓人。
馬祖地區有許多表現亮眼與傑出的鄉親,在在證明了並非我們做不到,而是意願態度決定夢想高度。當社會在一片檢討考試制度之際,鄉親們要思索與學習的課題,不在於加入爭論是否該予以加分或保障,也非抱怨人才的流失與否;而應在心理上調適與建設,堅定金榜題名的決心與鬥志,賡續在這條艱困的道路上努力播種與耕耘,拿出海洋子弟大無畏的霸氣與精神,勇往向前,放下一切藉口,勇敢地爭取回鄉服務的機會,讓世界看到馬祖另一種的軟實力。
用態度決定未來
- 201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