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兩年的馬港夜市,日前以「馬港觀光夜市」之姿重新開張,吸引許多軍民前往遊賞駐足,欣見許久未逢的絡繹人潮,引發不小轟動;夜市人潮固然提升馬祖能見度與趣味性,但新鮮感的續航力及關注力程度高低,將是馬祖轉型的重要指標之一,不可小覷。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如今不是時平日,猶自笙歌徹曉聞。」是中唐詩人王建在《夜看揚州市》所描繪的當時社會景象,點出了「夜市」源自於唐代的歷史濫觴。台灣的夜市,發祥自舊市中心,最早是以小吃攤為匯聚的定期趕集,並創造一個什物交易的網絡,將民生用品銷售至台灣各大小角落,富含濃厚的人情味與家鄉味。
自古以來,夜市所代表的,是文創產業、獨特的巷弄文化,加上在地的特色,創造出不同風味與深度的市集活動,反映出懷舊的鄉愁與美感,用在地的元素與驚豔感,帶來趣味性。於各界方家協力下,馬祖讓睽違許久的夜市重生,並藉由「叫賣哥」與商家吸引遊客賞光,好不熱鬧;但在這一片向榮的氛圍,我們應該進一步思索,夜市裡所反映的是否僅是單純的商業行為炒作,與台灣夜市無異,抑或是能真正反映在地的馬祖味道。
馬祖要走出不一樣的道路,發掘屬於自己的韻味,很重要的先決條件,就在於創造差異化,非一味的模仿。夜市的風華再現,代表的意涵,除活絡地方經濟與民生外,更在於凝聚社區成員的共識,把彼此的心串在一起,拉近你我距離感,厚實社會資本的利基。更具體的講,夜市趕集所建構出來的張力,不單純僅係商業利潤,而在於背後隱含的人文關懷與心靈交流,激發在地認同。
電影《雞排英雄》所描繪的「八八八夜市」,所呈現的是一群對社區高度向心認同的在地攤販,透過夜市的互動把彼此心靈緊扣在一起,對於外人的入侵與強迫拆遷,激發共同意識,高度團結對抗。馬祖的觀光夜市要找尋出自我的定位與願景,研析如何創造帶動人潮經濟的特色軟實力,更重要的,是透過人際往來過程中,把馬祖人文精神發揮出來,讓遊客造訪後,非僅存有吃吃喝喝的印象,而是有再三流連品味的餘韻存在。
馬港夜市是馬祖鄉親共同的記憶與時光迴廊,於重行開張之際,除創造五光聲色的絢麗感,更踏實的在於追隨用文化來營造彼此共同回憶,深植你我心底,非隨風而逝。最後,我們期待在地相關定期開會討論,馬港社區各組織多予參與,發現缺點,建立共識,相信可以建立馬祖夜晚新亮點。
馬祖 Touch Your Heart 建立夜晚新亮點
- 201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