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旅遊夯 配套措施要跟上腳步

  • 2013-05-09
 近年來世界各地都在推生態旅遊,結合在地生態資源提供遊客接近大自然的機會,這也是對待我們生活空間最友善的方式。馬祖地區得天獨厚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直到最近幾年才被慢慢發掘,但這些資源似乎並沒有獲得最好的利用,過去為了推行戰地政務或地方自治後大家急於改善生活空間,很多珍貴的生態資源在無意中被摧毀,如今亡羊補牢未晚,政府與民間都要用心換個角度與態度,面對自然生態與生活方式之間的關係。
 最近有關馬祖的自然生態資源成為發燒議題,特別是春、夏兩季節萬物復甦,不論是海、陸、空,都算是地區特有的資源,這些早年看來十分平常的現象,現在搭上生態旅遊觀光的熱潮,成為前景看好的觀光資源,然而長久以來,我們的措施或是作為卻有些迷思或錯誤。早年軍方的實彈演訓竟以燕鷗保護區島礁為標靶,對生態多少產生負面影響,而地方自治後,各鄉各島急於改變現況與生活空間,到處廣設路巷燈,光害的問題讓許多原本就存在生活周遭的生態資源被「矇蔽」,現在只要能降低光害,珍貴生態資源就能重見天日。
 生態旅遊之所以漸漸成為世界各地的旅遊風潮,在於人類環保意識的抬頭,體認到與大自然共存共生的重要性,馬祖號稱觀光立縣,更不能自絕於世界風潮之外,運用在地豐富的生態資源,發展觀光事業是前景可期。有關的配套措施,除了硬體建設的規劃外,這期間仍夾雜許多觀念性的問題和居民的生活習慣有關。以減少路巷燈為例,若要降低光害勢必要大幅減少路巷燈的數量或是縮短點亮時間,這可能影響到居民的作息,民眾如果不能調適配合,可能讓政策滯礙難行。
 馬祖發展觀光,生態被列為六大觀光資源之一,近年來除了燕鷗生態有受重視外,其它重要的生態資源被大家忽略了。我們擁有這麼多元的生態資源,如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夏日海上的鯨豚、可以親近餵食的梅花鹿、四季過境的候鳥,乃至近兩年受到重視的螢火蟲和時下最夯的藍眼淚等,這些都是可以創造觀光利益的資源,就看我們怎麼規劃利用,更重要的是怎樣保護生態環境優質化,突顯彌足珍貴的生態資源,如果能犧牲一些生活上的便利,換來生態的多元性與觀光的前瞻性,相信是值得的。
 生態旅遊常態化需要完整配套措施,資源已經是現成的,如何提升「可及性」是在規劃上的工作,從行程安排到景點的貼心設備,都要從遊客的角度出發,公私部門的心態尤其重要,設法營造對生態友善的環境,自然能得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