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店面新開張,變成鄉親注目焦點,也是在地新聞焦點,同時在電子網站有很高的點閱率,大家給予祝福,因在地方景氣有些復甦聲中,多少給了一絲期待;不過也有期許,希望經營能夠維持品質,讓生意能做下去。
最近馬港沉寂2年的夜市重新開張,另外一家日式拉麵開設,這是好現象。我們除希望前者住民有所共識,後者用心經營外,也要看準消費的走向,就像去年旅遊旺季開始,東引麵店曾萎縮至1家,去年又擴張到5家,就是因為龐大客源。
馬祖開小吃店生意起起落落,固然跟環境、客源流量有關,不過近年自助遊客增加,同時未來是在地趨勢行業,業者如何精進、永續,也是必須思考問題,避免很多開張時熱熱鬧鬧,到後面冷冷清清,甚至關閉歇業,雖然大家認為客源太少,其實,是現今消費族群改變,做生意對象要以在地消費者,及外來遊客為訴求。地方雖有很多失敗例子,尤以餐、飲業居多,但近年也有店家小本經營成功版本,轉型以台灣散客為主,並穩定經營,連在地食客也不少。
美食是台灣的觀光三寶之一,的確打響台灣觀光名號;尤其台灣的庶民小吃最讓遊客慕名,不要說陸客愛慕,連香港大牌影星都說台灣夜市好吃,我們看到報導,為了躲開影迷,都是三更半夜跑到基隆品嚐美食。現代人出遊,吃是一大驅動力,品嚐各地特色風味,也是體驗旅遊價值;馬祖傳統點心小吃及海鮮商機無限。地方山海景色,遊客也是讚賞有加;馬祖熱情好客更不輸台灣,只是在開放大門後的20年,仍有諸多觀念、作法待改變及精進。
觀光產業已是離島生計的唯一出路。就旅遊美食來說,我們旅遊餐不能過於台式樣板化,對遊客沒有吸引力。隨著消費族群轉換,以及在地鄉親飲食觀念也改變下,餐廳大盤魚肉的菜餚已有褪色之勢,取而代之的是在地菜及小碟風味,不受客人的人數隨意小吃。馬港夜市,除商店及住民有待共識外,相關部門要介入輔導,在情境、擺設及分配、運作都需要討論。
小吃餐飲等行業,在馬祖必須薄利多銷,以量取勝,賣貴的話,下次再回流捧場機率低,使得地方很多小吃店最後難以支撐。地方原本在地客源有限,現今必須鎖定外來散客,也就是背包族及自由行客群,以清水、山隴一家餐飲店維持好生意,沒有其他原因,就是大眾消費價格,每日食材都很新鮮。
好賺生意時代已經過去了,地區的餐飲面臨競爭;但願在地業者能更體貼顧客的心,實在消費,地方開放旅遊大門後,整體來說,在遊客服務部分雖有提升,但還有待努力改善及升級空間。
從馬港夜市、拉麵店看在地小吃
- 201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