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團體要加強輔導

  • 2013-05-15
 根據本報報導,因應人民社團「幽靈化」越來越嚴重,縣府於年初撤銷9個已無運作事實的社團,而且強調解散原因均因會務停頓已逾1年以上,並經行文限期改善後仍未見動靜;我們對此表示遺憾,畢竟凝聚同好成立社團並非易事,但一些社團沒有在運作也是不爭的事實,顯示部分民眾對於參與社團的心態還不夠成熟,政府也要加強輔導,多引進師資為同屬性的社團上課,或是舉辦地方社團博覽會,鼓勵社團多吸收新血,延續社團香火才是正途。
 馬祖鄉親都知道,因實施戰地政務因素,早年地區人民團體,只有漁、農、工、商、婦女等,而回歸地方自治之後,到去年底已急遽增加到64個,顯示了民間動力的活絡,也是地方民主開放的具體成果,所以社團的成立,大家應該都要給予支持與祝福。
 不過今年就傳出讓民間很不是滋味的消息,就是主管單位一口氣解散9個社團,其中性質相當廣泛,包括藝術人文、校友會、社會關懷及觀光發展等,而經過此次社團清查工作,縣內尚有55個社團,以現在常住人口約6千人來說,顯示其中成員重疊的嚴重性,只要主管單位持續查察,明年可能還會有幽靈社團遭到解散的命運。
 其實,馬祖願意花時間參加社團者就這麼多,人員高度重疊無可厚非,因為真正關鍵在於是否能做好維繫的工作,讓社團能夠穩健的發展下去;我們可以見到幾個比較活躍的社團,幾乎都和社區組織或廟宇有關連,會員之間不是親屬就是好友,儼然形成地區中一股穩定的勢力團體,他們活力充沛、會員眾多,一舉一動不但受到各界重視,也對社會各層面影響深遠,而一些成立宗旨與理念較狹隘的社團,不僅新成員難以招募,負責人也常因為「冷掉了」而意興闌珊,走上解散一途也只是遲早的事。
 我們認為,人民團體既仰賴政府補助得以持續,故有心經營者,就該每年提出年度工作計畫,並主動安排活動項目,就像是政府單位行政工作一樣,要先有計畫再爭取經費,才能充實社團活動與運作內涵。畢竟現在政府依法行政,對於社團的補助,關鍵就在於審查計畫內容,再視其需要核定補助金額,因此只要計畫切合要求,中規中矩,過關的機會相對提升,也有助於社團的維繫。
 馬祖正在不斷的成長中,社團不僅是民主意識的紮根,也是賦予民眾在類行政單位組織架構中,以及使個人領域得到訓練與自我提升的機會,唯有社團積極運作,健康成長,才能夠增加成員們的專業知識和必要養分,加上主管單位的積極輔導,民力才能得以成長茁壯,為家鄉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