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化部邀請國際導演李安返台,出席「台灣影視新亮點」記者會,為扶植台灣紀錄片發展,提供開闊的文化建言,他也在記者會上語重心長表示,文化部一定要支持紀錄片的拍攝,這是不討好但非常重要的工作,記錄我們生活的那一個年代,馬祖則更是缺乏影像紀錄這一塊。
馬祖過去文字紀錄就付之闕如,更遑論影像紀錄,近年來隨著文化政策的鼓勵,開始補助影像拍攝,文化局也在今年度第二度辦理連江縣政府文化創意影像製作補助計畫徵選,只要片長30分鐘以上,都有機會獲得高達120萬元的補助經費。
去年第一筆的補助經費是由花漾電影獨得,地方政府期待大卡司、大製作的電影,可以為馬祖帶來另類的宣傳效果,當然電影行銷也正是現階段的城市行銷手法,各縣市都以吸引電影拍攝作為文化政策或宣傳的一環。不過,馬祖的第一炮並不太成功,隨著電影票房的失利,原先信心滿滿的宣傳效果剎那之間消失無蹤。
檢討這個補助的成效,為何不能將一定經費做為鼓勵地方紀錄片的拍攝,以地區角力隊為例,一群大大小小的學生在教練的帶領下,辛苦紮實的鍛鍊,東奔西跑的參加比賽,學生一點一滴的蛻變,從毛頭小夥子變成金牌的選手,這其中就藏著多少動人故事,過去景美拔河隊、育幼院單車環島、體操隊等,也都曾經是令人感動的影像紀錄。
馬祖更有多少老人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與技藝,傳統漁業捕撈、AP艦的搭乘經驗等,若利用補助經費鼓勵地區影像紀錄者,從事影像紀錄工作,可以讓小錢發揮最大的功能。
馬祖地區今年在補助影視部分的經費不少,主要因為文化部大力推動文化創意影像產業,今年首波有影像製作補助,未來可能有微電影的補助,都是影像相關預算,如何運用這筆經費,必須深切思考。縣府企劃室曾經在馬中協助開班教導影像拍攝,辦理微電影的比賽,日前也辦理新一期的影像製作課程,這些都是希望讓全民都成為記錄者。
在人才經費或者呈現空間都不缺的情況下,馬祖影像時代也應該隨之到來,將有限經費投注在值得的地方,馬祖影像紀錄或許推動紀錄片的拍攝,正是一條可行的道路,在補助計畫開跑之際,鼓勵地區所有鄉親拿起自己的器材,為馬祖留下影像紀錄,也成為未來的影像歷史。
用影像記錄馬祖
- 201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