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公僕的「良」心與「量」心

  • 2013-05-20
 行政學者費德瑞區(C.J.Friedrish)曾指出,「基於科技文明的發達與進步,行政人員需向專業知能負責,以導引民眾及政治人物瞭解公共利益制定政策」。認為公僕要積極強化自我的內在控制,發揮良心課責,使所言所行合乎人民期待,讓政策更貼近公益。
 縣府團隊上下的每位公務人員,都是不可或缺的螺絲釘,扮演者至為關鍵的角色,是使縣政機器賡續運轉不墜的推手。面對公平與正義引導的社會,公職人員思維不僅應放下戰地政務時期的上命下從,亦要扭轉新公共管理系絡下的經濟效率至上,往丹哈特夫婦(R. Denhardt & J. Denhardt)所倡議的「新公共服務」(New Public Service)畛域邁進。
 公僕們要意識到,人民的角色已從單純的選民與顧客立場,蛻變成公民地位,不僅是被動的接受服務,更可要求公部門積極作為。行政人員在做為時,應發揮主動態度,回應公民需求與價值,認知到公共利益是建立在雙方對話互動與價值分享的基礎上,並非憑藉自我利益恣意。
 公部門在各項政策研謀之際,必須要有「千里眼、順風耳」的策略性遠見思慮,發揮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造福精神,將長期累積的問題,在我們這一代解決,為馬祖立下百年大業的基礎;更重要的,在於政策的執行要由政府與公民雙方協力來完成,落實由下而上的參與,非僅單方獨斷推行,方能厚實正當性利基。
 縣府團隊除了以經濟、效率、生產力等量化方式,做為施政成績良窳的參考指標外,也必須偕同部屬,用最謙卑與踏實的態度,深入四鄉五島訪視,傾聽民意,設身處地了解民瘼,重視雙方的互動對話,讓政策執行接受程度提升。
 機關內也應要能強化跨域協調治理機制,讓橫向協調溝通無礙。縣政是一個服務團隊,彼此間有著共同目標與使命的努力方向;即便彼此間有鴻溝或齟齬,在公民服務的信念下,都應放下成見與情緒,通力把任務達成,提升政府服務的尊嚴與價值,讓公部門成為百姓值得依靠的旗手。
 董仲舒嘗言,「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公僕手上都有一把尺,在行政裁量空間內可進可退,端視其主觀判斷,縣府團隊應秉持著良心,在新公共服務大纛指引下,以縣民為中心,打造馬祖成為優質的五星級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