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民眾服務於公職部門的比例相當高,除了在溝通聯繫上有所便利之外,相對的也發生許多負面效應,其中一項就是公產管理問題,常常聽見民間抱怨某單位的人員常常濫用公家物品或財產,而督導單位卻又往往鞭長莫及或是「不想當黑臉」,久而久之造成民間「公家單位就是這樣」負面印象;我們認為,現代政府最重要的價值就是清廉跟效能,而清廉更是公部門最根本的行事準則,唯有加強公產管理與落實監督嚴懲,以免少數而損到政府的形象。
近日民間網站一篇「機關公務車可以借我嗎?」文章很火紅,創造近5千人次的點閱,文中質疑公務車到底是做何使用?機關公務車包括轎、機車私借他人私人旅遊使用;外界質疑開著機關公務轎、機車去各海岸線追尋「藍眼淚」,質疑這些油料支出與車子損耗及使用支出該誰付錢?公家機關少數似乎已完全看不到這些公務轎、機車好像變成私人財產,反而害及多數奉公守法者。
我們對此傳聞深表遺憾,若屬真,相關單位理應查明,若屬假,也還給大多數奉公守法的公職人員基本尊嚴;公產分有很多類別,國有、縣有、鄉有等等,不論屬於那方面,私人非經合法程序,都不能佔有,各單位還有許許多多財產,如房屋、設施、車輛等,依規定都要列入賬目嚴加管理。
走過戰地政務,縣府近年為有效管理公產,已大力推動電腦化,並且就現有管理人員進行教育訓練,結合現代軟體系統和專業,為公產建立制度。我們知道,現有的財產管理在實務上並不周全,也衍生不少管理上的問題,因此希望各單位經管財產業務人員,能夠在管理領域中發揮所長,使政府的公務財產得到應有的保障和適當的運用。
不過,受到少數不守規則的人員影響,常常將公家財產當自家物品在使用,不僅單位同仁看在眼裡難過,外人看到更是直接批評該單位是目無法紀,一傳十、十傳百,連帶整個地方公部門都要背上這個惡名,也讓其他遵守法規的公務同仁是徒呼負負;雖然這些情況由來已久,但對小地方來說,確實是不小且難以處理的包袱。
我們認為,馬祖是個法治需要加強的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公務員依法行事都要嚴格要求,在這個前提下,任何工作都要依法有據,財產管理亦復如此,過去問題的成因不必過度探討,而現在加以處理為時不晚,只要相關單位嚴加控管、確實建立管理制度,讓民眾看見每個公有財產都是用在公務之上,而非只為特定私人所享用,相對的如此一來,在健全的管理及嚴格監督下,公部門之內就沒有任何人可以作怪,民眾的責難就可以快速的減少,公職人員自然可以擺脫負面形象,不用再受「一丘之貉」的冤枉氣。
加強公產管理 提升政府形象
- 201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