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竿漁民在白沙碼頭佔據客船船席表達不滿之事鬧得沸沸揚揚,事件的背後突顯北竿長期無漁港可用的困境,從地方政府乃至於中央主管機關漁業署對此事不能再冷漠以待;不再新建漁港雖是全國政策,但馬祖四鄉五島就北竿沒有漁港可用,政府政策應該要因地制宜,另一方面漁民爭取權益的同時也不應影響到搭船乘客的權益,期盼地方漁民能更理性平和的循正常管道表達合理的訴求。
北竿白沙早期曾被地方政府公告為漁港,到目前為止農委會漁業署仍列管白沙為漁港,但自從交通部國內商港計畫在白沙推動之後,商港的區域覆蓋了漁港,因此形成現在白沙漁港「有名無實」的情況,既然白沙已不具漁港事實,政府機關要面對事實,全面檢討改公告其它合適的地點為北竿漁港才是正途。
目前全北竿唯一適合停放漁船的位置是白沙內港小船渠,但船渠內經常是船滿為患,地方政府基於每年二十萬乘客上下船安全的需求,去年積極推動在白沙設置浮動碼頭,現在施工機具正式入船渠內開始施工,部份原本停在渠內的漁船有的移泊至塘岐,有的改泊在南面碼頭,而南面碼頭正是船渠內最淺的地方,因此才會發生日前漁船擱淺的意外。
漁民因為憤怒不平,使出佔據客船船席的激烈手段,我們認為這種作法十分不恰當,爭取自身權益是天經地義之事,但不能妨礙到眾多搭船乘客的權益,所幸在多方協調勸阻下,這起佔據船席事件短暫落幕。而整起事件的背後所突顯的並非是白沙浮動碼頭設置地點的爭議,而是北竿漁民長期沒有漁港可用的事實,對於漁業活動十分頻繁的北竿而言,缺乏漁港讓許多漁民為了養家活口吃盡苦頭,上下船要搖舢舨、颱風要到南竿避風、修船要跑大陸、加水加冰不方便等,這些是長期累積的問題,而白沙漁船擱淺佔船席只是引爆點。
目前白沙碼頭經過交通部前後三期工程乃有此規模,但因南北堤長度不夠,深水碼頭穩靜度不足,整個港區穩靜度較佳的僅小船渠,大小船隻全部選擇在港區內繫纜靠泊,造成碼頭管理上的大問題;過去有人稱白沙碼頭為「上海灘」,就是形容港區人船與運作之間的複雜關係。漁商客混合就會出現亂象,將來再配合開通黃岐線,國內國際線交錯、漁網漁具曬滿地,這種情況能看嗎?
北竿爭取漁港碼頭多年未果,中央政府以漁港限建為由一再推諉,但漁港限建是政策不是法令,地方政府及中央級民代應據理力爭,而地方各界對於這項建設更應有具體共識,在有限的資源下,做最有效益的規劃與運用,要讓大多數的漁民實質受益。
北竿漁民迫切需要一座漁港
- 201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