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好夥伴 打造馬祖成為安全、幸福的島嶼

  • 2013-06-01
 5月18日上午位於牛角「依嬤的店」後方的一間老宅發生屋頂瞬間崩塌,馬防部在接獲南竿鄉長朱秀平通報後,立即派遣砲兵群及步兵營官士兵約80餘人,在15分鐘之內趕抵現場協助救災。這次屋頂崩塌意外,軍方以「神速」投入救災工作,鄉親對軍方的救災效率豎起大拇指,感謝軍方的大力協助。馬祖要成為安全、幸福的島嶼,需要島上社群成員的共同支持,而其中的軍民夥伴關係更是不能忽略。
 過去馬祖曾駐守大軍,南北竿、莒光,部署一個重裝師、一個輕裝師,而東引則配置反共救國軍,龐大的駐軍人數,不但形成軍人消費經濟型態,影響馬祖百姓的生計,並且由於軍方兵多將廣、人才濟濟,馬祖民間許多大大小小的事,都依賴於軍方的資源與支援,從搖籃到墳墓、從開口笑到電影票、從學校義教到廟會抬轎,軍民互動密切,形成生命共同體。
 在戰地政務解除後,軍民分治開始,在地方建設面向,軍方不再是主動的主導者,而是轉變為被動配合縣府的政策。並且從精實案、精進案,再到精粹案,駐軍人數不斷減少,軍方整體能量降低,不再「人多好辦事」。雖然大環境改變,軍方角色從主導者變成參與者,駐軍人數由多變少,但近年來軍方仍大力支持各項馬祖地方民事工作,從救災搶通、愛民打掃、民俗慶典,以及剛剛才結束的健康上籃,都可以看到軍中弟兄賣力演出、全力以赴的身影,展現馬祖長期以來的軍民一家、同島一命的精神,特別是5月18日牛角村民宅屋頂的崩塌意外,更是讓鄉親印象深刻,獲得熱烈迴響。
 不過馬祖軍民關係也有緊張與衝突的議題,如土地問題、環境污染,以及少數阿兵哥行為失序等,這都有待主事者的智慧來解決。
 馬祖地方小,資源少,如果島上社群成員互動冷漠,對於共同議題漠不關心,則各單位容易變成各玩各的號、各吹各的調,當危機發生時無法立即整合戰力,集中資源解決問題。馬祖的建設不能僅靠縣政府單打獨鬥,更需要聯合軍方、中央駐馬單位的支持,以及民間企業的活力與民意代表的監督,透過島上成員一起打拚,讓馬祖有限的資源充分發揮,進而強化社群合作的寬度與深度,打造一個更安全、更幸福的馬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