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祖特殊教育的難題

  • 2013-06-07
 連續聽到不同的家長提到在學校遭到的挫折,因為家中孩子有著不同的學習或情緒障礙,也許不到診斷必須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但與一般的孩子相較,需要更大的耐心與愛心。家長卻怯於參加所謂IEP會議,因為師長不斷表達孩子的不當行為,還有國小學童的家長,老師跟他直接反映這孩子應該念資源班不該到普通班級,讓原本就缺乏相關知識的家長無所適從。
 在馬祖特殊教育的資源相當有限,目前在南竿的介壽國小、中正分別設有國小及國中部的資源班,北竿則在塘岐與中山,合格特教的老師都是只有1、2位,當然若真的進入資源班,資源班會提供比較適合的教育方式,讓不同需求的孩子獲得學習的滿足。不過學前教育的特殊教育班級在馬祖確實是空窗,即便在學前教育時期被診斷出需要特殊教育,地區依舊只能編入一般班級,沒有辦法提供任何特殊的療育。
 然而,最讓家長難以接受的是,其實有一些孩子並未到達必須接受特殊教育的程度,但因為情緒或學習的些許障礙,跟一般孩子比較起來需要更多的協助,這樣的孩子如果遇到願意付出的老師還好,但多數一般班級的老師,並不願意為特殊孩子給予特殊的待遇,強力要求特殊孩子達到一般孩子的標準,讓學習變成痛苦與困難。
 家中有過動的孩子,一位家長表示已經在長期的服藥,但孩子需要正面的肯定,由於無法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與老師商量可否課中適時讓孩子幫忙擦黑板,或者去拿東西,讓孩子有榮譽感,又可以解決注意力集中時間太短,而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但班上老師並不願意配合,在每次的IEP會議中,只是不斷陳述學生的不當行為。家長陪著孩子一路念到高中,對於馬祖的特教學生環境,感受深切只能搖頭。
 再來另一位家中有國小學童的家長,因為孩子表現較為特殊,經常在班上搗蛋,老師向家長直言這孩子應該去資源班,不應該在普通班。面對這樣的要求,家長無以適從。當然,每位老師都要面對一個班的學生,在馬祖可能從個位數到20幾人,資質若一致教起來比較容易,遇到需要特殊照顧的學生,不但影響教室的學習氣氛,也讓老師必須付出更多的關注,因此每每教育行政會議中,許多老師都反映應該要增加特教老師,理由是無能力教導特殊孩子。
 教育是有教無類,學識的教育僅為其中一部份,學生不是只有分數可以反映學習情況,在教室的適應、同儕的互動、學習的狀況都是教育的一環,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念台大,但讓每個孩子快樂學習是師長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