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旅遊旺季起,賞鷗是一大賣點,地方近年也已成為固定活動,馬管處亦安排有委外船遊賞鷗計畫,我們進一步期待北竿燕鷗主題館能夠成立,除了海上實際體驗,在陸上更能看到這個馬祖「原住民」生態歷程。
在旅遊景區調查,現在室內的自然館、故事館、博物館是最紅的,建議馬祖可以開發,但要注意未來營運,我們建議馬管處可以在橋仔著手,逐步規劃成立,讓賞鷗成為觀光重要的「吸引物」。
地方政府除了生態保育之外,看得出來有計畫讓賞鷗活動逐步常態化;多年來國內外不少專家投入馬祖的燕鷗保育及調查計畫,顯示這項珍貴的生態資源極富觀光價值,有必要思考結合周邊軟硬體設施改善。
每年的4到10月是燕鷗過境馬祖棲息繁殖的季節,而真正鳥況較好的季節集中在夏季7、8、9三個月,又以馬祖8個無人島礁燕鷗保護區之中,北竿的中島及鐵尖島距離本島較近,鳥況相對穩定,就發展常態賞鷗活動而言,這2座島嶼最適合不過。
到了春暖花開後,我們看到報導燕鷗消息都會注意來報到沒?看到牠消失或是出現,心情亦跟著起伏,等於說它也是我們馬祖成員之一。因此未來規劃燕鷗主題館值得期待 ,接下來要看如何落實以及周邊設施如何配合規劃。燕鷗是馬祖夏日重要的生態觀光資源,每年吸引數千遊客出海賞鷗;曾評估最適合賞鷗的地點便是北竿中島,橋仔是距離中島最近的澳口,結合現有漁業展示館增設燕鷗主題館,以進一步成為馬祖賞鷗的出發港,有助於賞鷗活動常態性的發展。
過去地方各島蓋了不少館,功能與效益各有不同評價;不過未來營運,建議最好「靠」在公部門,在管理上比較有資源,做得好會有效益。
馬祖有關燕鷗的各項調查、史料、文字、圖片、影像等很多,分別由政府與民間愛鳥人士持有,籌設燕鷗主題館目的是希望這些珍貴資料能有完整的蒐集與呈現,讓所有到訪的觀光客能感受到馬祖獨特的生態魅力,又以現今的數位科技,未來的主題館更可以結合聲光,讓遊客有身歷其境的感覺,相信會達到吸引人的目的。
讓賞鷗成為馬祖觀光重要選項,周邊的意義傳達、紀念品開發還要再進一步的強化,以有效運用其價值;同時賞鷗活動為馬祖夏日常態性的觀光行程,很多配套措施還要跟著再精緻化、驚豔化。
賞鷗是馬祖觀光「吸引物」 燕鷗主題館值得去做
- 201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