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竿地區兩所小學教育資源整合議題,在縣議會近幾次的會期中,受到多位議員的質詢及重視,議員們基於孩子受教權的立場,要求相關部門要儘速推動落實;而此議題經過幾年的醞釀,首先在體健藝能及鄉土課程方面先推動整合,到今年開始針對整併進行調查及研究,各方都給予高度期待;我們認為,這是地區教育政策的重大突破,期盼整合工作能循序漸進,過程中務必要採納老師與家長們的意見,同時任何政策的改變與配合,都要以孩子受教權為第一考量,才能創造出師生及家長三贏的局面。
多位議員在總質詢時指出,受到少子化影響,地區各國小現狀不論聯合還是獨立國小,人數都相當有限,這對學生受教權益、施教品質及群育教育有很大的負面影響;雖然教育部近年來推動小班制,但也明白指出,所謂的小班制最理想的人數是25到30人,這是對學生受教最有利的人數。
不過,馬祖地區受限於島嶼分散、村落不集中及少子化的影響,小學的班級人數普遍不達教育部小班制的標準,甚至部分學校某些班級根本沒有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所謂家長及老師最不願看見的「併校」兩字,雖然當下在實質及主客觀因素上,可能短時間內無法實現,但真的只是遲早的問題。
我們可以檢視一下,在一島一校的基本原則下,東引、莒光都沒有併校的問題及本錢,南竿跟北竿是最適合推動的先行區;首先在南竿部份,往年曾大力推動過一次,但遭受某村民眾以反對「廢校」強力橫阻,不歡而散;時過境遷,現在可因應趨勢,將現行三校分別規劃成國中部、國小部及幼兒園,一來可維持既有校園的存在與運作,又可增加學生數達到理想班級人數,既非「廢校」,民間人士接受度必然大增。
而北竿部份,塘岐及坂里兩所小學人數都不多,民間爭議也最少,若能首先完成推動資源整併,更顯其重要性及歷史意義,前幾年開始整合式的課程,包括家長在內的大多數人是樂觀其成的,萬事起頭難,但只要認為是正確的路,所有的參與者都必須要堅定的走下去。新制度實施的開始是需要適應期的,希望經由初步的整合拉近彼此距離,也對未來全面性的整合較為有益。
教育是百年大計,被視為國力的象徵,馬祖相較於台灣,在各方面的資源是有限的,教育就是其中一項,維持基本的競爭環境是必要的,我們不希望把台灣的填鴨式補習風氣帶到馬祖,但至少在學校及家長方面能多點心思在教育工作上,孩子才是我們的未來。人才的培育對地方發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而小學教育是起步階段,我們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點,就必須在政策思考與作為上有所突破。
教育資源整合 時機漸趨成熟
- 201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