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見南竿機場進入儀降新時代

  • 2013-06-19
 由民航局發包的南竿機場跑道左右定位輔助台(LDA)架設工程,已於今年5月底順利完成,航管組也於昨天完成航測,完成後即可於今年8月正式公告實施新的儀降進場程序,未來南竿機場的開場能見度標準,將由目前的4800公尺,一口氣下修到3200公尺,雲幕高限制也下降到560呎;我們認為,南竿機場雖然LDA啟用後仍屬於非精確儀降程序,但只花1500萬元即有如此顯著的改善效果,我們要肯定民航局解決民困的積極態度,也期待後續檢測及公告都能順順利利,同時爭取直飛不必繞行靶區,有效節省時間,讓遊客鄉親都能儘快享受到更穩定、便捷的空中交通。
 在地方政府及中央民代大力爭取下,原屬目視的南竿機場,是在今年2月7日提升為儀降機場,第一階段利用現有NDB/DME設備進行航路規劃,在去年即完成航路規劃並經航測通過,依國際航空規範逕行公告程序期滿,並於正式開放南竿為儀降機場,第一階段儀降能見度降為4800公尺,雲幕高1000呎(原先目視標準為能見度5000公尺,雲幕高1500呎)。啟用第一套儀降程序後,在能見度上可能調降有限,但雲幕高部份則大幅下修了500呎,對於提升有效飛航率有正面助益,突破目視機場限制亦是南竿機場啟用10年以來的一大里程碑。
 而對能見度及雲幕高降低有明顯助益的第二套進離場程序,需由民航局進行LDA儀降設備採購及安裝。LDA設備工程今年初由民航局上網公告並順利完成招標,採購加上安裝已於5月底順利完成,並於6月初立即執行飛測作業,經專家評估,這套設備可提升南竿機場有效飛航率達11.3%至19.1%,啟用後可接近北竿機場現有飛航率,同時開放夜間起飛,對南竿機場整體功效有很大的助益。
 南竿機場加裝儀降設備LDA啟用後,將大幅提高起降率,而且展現花小錢就能有效快速改善的績效,我們認為,大家都希望馬祖的機場能進行改善,而且應該回歸專業技術面,不需要太多的地域及口舌之爭,地方機場改善最終目的,當然是大家都「有機可乘」,旅客要的也是搭機方便,不論南竿或北竿,只要能有改善及具體成果,都是馬祖整體的提升,只是因應南竿機場此次改善,北竿機場應思考轉型,建議可由旅行社配合操作,讓遊客能以從北竿進出為主,畢竟北竿是遊客必到之處,只要妥善規劃,不僅可以維持現行航班,甚至還可能提升載客率,只是如何落實還需要相關單位加把勁。
 台馬空中交通改善,一路走來可說風雨不斷,南竿機場更是被稱為「跛腳機場」,多年來也因為經費因素無法有大刀闊斧的改善,現在總算有機會可透過儀器輔助,讓南竿能在欠佳的先天條件之下,發揮功能到極致,我們一方面要肯定民航局積極改善南竿機場起降條件,另一方面是要因應環境的改變,想辦法讓兩座機場能做最有效的運用與互補,才是最務實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