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榮72人座新機飛馬祖時機成熟

  • 2013-06-20
 在地方各界大力爭取之下,南竿機場準備在8月迎接新儀降時代的來臨,能見度及雲幕高標準大幅下修,將與現有北竿機場的標準相差不大,換句話說,以前頻繁出現的南機北降,有可能成為歷史名詞。南竿機場在達到非精確儀降條件之後,除了改善起降環境之外,也提升了立榮72人座新飛機起降南竿的有利條件。
 立榮航空兩年前宣布訂購了十架A-TR-72-600型飛機,規劃在103年4月全部完成交機,立榮在評估引進新機時,即針對南北竿機場做過模擬,經測試長度1580公尺的南竿機場可供A-TR-72-600 型飛機全載重起降,但長度僅1150公尺的北竿機場,僅可全載重降落無法全載重起飛(起飛需較長跑道)。若ATR-72型飛機在北竿起飛需視當時風向,03以及21跑道分別要減重到52人以及62人,讓72人座的飛機效益大打折扣,如果再碰到南機北降,減重起飛更將造成營運作業上很大的困擾。
 南竿機場實施的第一套NDB/DME儀降對實際提升飛航率可以說是助益不大,即將在8月實施的第二套LDA儀降系統才會大幅降低起降條件,而立榮公司在去年10月就來了第一架A-TR-72-600型飛機,但至今沒有飛馬祖線的規劃,除了新機的數量規模不足,尚無法配合整個機隊靈活調度外,另一個重大的原因自然是南竿機場的起降條件不佳所致,又因為南北竿機場長度不一,若是因為天候因素實施轉降,由北竿起飛時搭載人數的差異會形成作業上的亂象。
 自立榮宣布購買十架全新ATR-72-600型飛機之後,馬祖民眾可以說是引頸企盼,馬祖從最早的19人座到37人座,再到現在的56人座,鄉親對空中交通的依賴是與日俱增,無不期盼有朝一日能有更舒適寬敞的空中交通載具;立榮的十架72人座飛機雖不能與百人座以上的噴射客機相比,但至少是現階段能飛馬祖機型中最頂級的客機,跑道長度足夠的南竿機場過去沒有儀降時常關場,立榮不飛新機情有可原,但在8月實施新儀降後,A-TR-72來馬祖的條件與時機都成熟,立榮對於全航線之中表現一直十分突出的馬祖航線,也應該有所回應。
 在改善起降條件後的南竿機場若再搭配適航機種的提升與進駐,馬祖空中交通的運能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提高,而隨著現有56人座飛機機齡日漸老舊,72人座逐步取代是遲早的事,而北竿機場現階段因長度不足無法提供ATR-72型飛機全載重起飛,未來仍可能以56人座為主力,但南竿既已具備相關條件,地方各界可向立榮爭取及早規劃讓新機加入馬祖航線營運,改變適航機種不僅提升運量,也改善空運服務品質,對立榮與馬祖都是好事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