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小天使與介壽附幼因腸病毒確診病例後,停課事件引起部分家長的抱怨及指責,紛紛將矛頭指向衛生局或學校單位,家長擔憂的心態確實能夠理解,而停課也確實造成家庭照顧的些許不便,但防疫工作是一條鞭,需要衛生單位、學校及家長的全體配合,只要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差錯,防疫就會出現漏洞。
臺灣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個案,以 4到9月為主要流行期。腸病毒可以引發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常引起之症狀為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疱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有些時候則會引起一些較特殊的臨床表現,包括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等。
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潛伏期大約2至10天,平均約3到5天,發病前數天在喉嚨及糞便都有病毒存在,即開始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可達8到12週之久。
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但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像是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升免疫力;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經常清洗、消毒;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幼童的照顧以家人為主要對象,有任何狀況一定要提高警覺,公德心也非常重要,不要因為上班不方便,明知孩子不舒服也送學校,而目前幼稚園停課的學童,也請照顧的大人不要再送安親班或補習班,亦避免進出公共場所,儘量在家休息。家中有幼童的家長,回家請做好先洗手更衣再與孩子接觸。
當然在腸病毒的高峰期,衛生醫療單位通報必須確實,學校也務必做好確認孩童身體情況,有不適的孩童儘量請家長帶回休養,腸病毒防制唯有大家確實做好注意工作,才能將傳染機率降低。
腸病毒防疫工作人人有責
- 201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