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個整合性的島嶼縣政服務

  • 2013-06-29
 自從韋伯理性化理論成為公共組織設計的典範後,現代政府呈現的樣貌通常是分工專業、層層節制、權屬分明。隨著官僚組織的業務日漸複雜,政府組織的分工越來越細,政府的組織型態「看起來」雖然越來越專業,但實際這種韋伯式政府也有其負面效應,如當民眾發生問題時,面對業務切割過於瑣碎的政府,卻不知道該找哪個單位解決,或是一個問題要跑好幾個單位。為了對民意能有適當的回應,真正解決民眾的問題,政府應該要在分工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整合性的服務機制。
 以往當鄉親提出陳情時,縣府各單位第一件做的事情,常常就是找出該問題應該是屬於哪一個局室負責,如果一個業務涉及多個單位,對鄉親而言,意味著這將是各單位互推皮球的開始。站在民眾的立場,民眾根本不在乎一個業務到底屬於哪一個局、哪一個課,縣民只關心問題能以最快的方式解決,因此政府可以嘗試建立一個單一窗口的整合性服務機制,民眾只要到單一窗口,就能馬上處理問題,而不是一個上午跑好多個單位,或是變成各單位互踢皮球,讓問題在公務程序中流浪。
 縣府的「1999」為民服務熱線以及本報的「馬上處理」都是基於這樣的公共服務理念,民眾只要打「1999」熱線或上網在「馬上處理」留言,都將由專人為民眾服務,為鄉親研判業務性質,找尋負責的業務單位,幫助民眾解決問題。整合性服務的單一窗口,是以民眾的立場為出發點,讓民眾走最短的距離、花最少的時間,就能解決問題或完成相關行政程序。
 根據韓國首爾市政府的統計,首爾市在建立整合性的單一服務電話之前,市民光是尋找問題負責單位、業務承辦人,每位民眾平均就要花費67分鐘,而在開辦服務專線後,大幅縮短民眾在「行政迷宮」內的找尋時間,平均降到僅需3分鐘。民眾的問題常涉及多個單位,因此政府如能建立一個整合解決的行政平台,則能大幅減少民眾的程序成本,並能充分利用發揮各部門的資源。
 一個對於民意沒有回應的政府,不是獨裁政府就是無能政府,而人民對於政府的信任,來自於政府的不斷正面回應。在理性化與專業化的切割下,現代公共服務常變得支離破碎,如何為一個單獨個體的縣民提供一個跨部門的政府服務,是一個高效率與高效能政府必須重視的課題,期望縣政團隊持續推動整合服務,讓連江縣民享受到高水準的縣政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