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舉辦多年的假日觀光卡蹓公車,不知何時悄悄消聲匿跡,所有的觀光輸運主要轉嫁到旅行社或交通運輸公司,從馬祖今年旅客增多的情況來看,散客多傾向租借摩托車,團客則透過旅行社安排,實際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者相當有限,這其實完全不符合推動觀光的精神,當其他縣市不斷加強觀光巴士全國走透透時,馬祖似乎走回頭路。
馬祖在面對軍隊外移的同時,發展觀光已經是不得不的趨勢,馬祖除了軍公教之外,從事觀光產業的人不少,然而再好的自然景觀條件也要交通配合,臺馬之間我們必須依靠飛機與臺馬輪,而島際之間則必須仰賴交通船,隨著新造臺馬輪與新島際交通船未來的接續完工,馬祖海上交通工具的條件勢必更加提升。
反觀路上交通工具反而是現在面對的難題,到南竿的旅客若為團客,主要由旅行社安排,但南竿的中型遊覽車數量有限,旺季時一台車接三團客人,經常是把客人送到某一景點,再趕去接送別團客人到另外的景點,因此大熱天讓旅客在太陽底下等待的機會不少,也浪費不少觀光客的時間,在台灣則是一台車服務一團客人,沒有這樣等待的問題。
另外在散客部分,主要以租借摩托車為主,因此今夏也出現業者購買二十台摩托車的盛況,南北竿各放十輛,至於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交通工具,主要為公車,但馬祖公車的時間間隔太久,標示也不清楚,真正會選擇搭乘公車的遊客相當少見。
因應地區公共交通需求,車船處去年一口氣購置不少新公車,南、北竿及莒光都有,全新的公車無論在舒適度或安全性上都值得期待,但由於司機人數的有限,實際能夠全面派上的時候相當有限,麗星郵輪抵馬時南竿一次開出十輛確實是火力全開。
地區要發展旅遊在交通上必須要用心,以遊客的觀點出發,除了租借摩托車外,公車主要提供一般鄉親使用,並沒有針對景點規劃,過去幾年規劃的假日卡蹓公車今年並沒有持續進行,其實在假日針對環島景點開出,不但有利於散客利用,也可以讓租借不到公車或遊覽車的旅行社利用,安排遊客上車再進行導覽。
拚觀光是馬祖發展的希望,從公部門到民間都要全力以赴,如果旅遊的品質不好,讓來過的遊客普遍印象不佳,反倒變成觀光負面力量;唯有不斷提升旅遊品質,才是永續經營的不二法門,建構友善便利安全觀光環境,才是馬祖發展觀光的永續之路。
推動旅遊旺季觀光巴士
- 2013-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