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兩馬小三通船運公司因不堪連年虧損,準備在下個月停航,日前業者又設法尋求政府力量介入,希望經由補貼或降低靠泊費維持營運。兩馬小三通開航十多年來一直沒能出現所謂的榮景,特別是在兩岸大三通之後,小三通幾乎已經沒有生存空間,這條擺明著不會賺錢的航線,再怎麼補貼也是在苦撐而已,要想走出其它活路政策必須要轉彎,目前看來黃岐航線的開通是一次機會。
兩馬小三通航線因為各種主客觀因素,開航以來一直沒有賺大錢,甚至在大三通後業者一直是苦撐至今;殺頭生意有人做,賠本生意沒人做,業者不走停航之路是不行的。雖說現階段維持兩馬小三通正常航班有其必要,業者尋求政府的力量介入,希望改善營運狀況,但終非長久之計,因為兩岸之間的交流已經從最早政策性的措施,轉型成為商業行為,交由市場機制來運作是未來的趨勢。
馬尾航線因為航程遠、票價高,整體而言競爭力遠不如金廈航線,多年前地方各界就倡議要開黃岐航線來提高所謂的競爭力,這條航線若光就航程及票價上分析,確實要比馬尾線有競爭力,但重點仍是未來的客源。若是黃岐線順利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開航,找客源才是永續營運重點,光靠馬祖在地人的往返,這條航線也會因為沒賺錢,而遲早步入馬尾航線的後塵。
黃岐航線能否取代馬尾成為兩馬之間交流的新管道,還要許多條件的配合,任何商業航線要維持運作靠的是穩定的客源,現階段馬祖與黃岐之間要能維持穩定客源,必須落實一日生活圈計畫,換句話說要有兩岸觀光遊客的支撐才能讓船班維持營運,馬祖要能吸引大陸遊客,大陸要能吸引馬祖及台灣遊客,這樣的交流才能形成大量流動的人潮。
兩岸在大三通之後,台灣很多機場直飛大陸重要城市,不論是商務往來或是觀光旅遊,取道金馬小三通管道已經是過去式,因此在開闢馬祖黃岐航線時,必須要考慮如何來吸引客源,而現階段馬祖比較有利的條件是朝免稅島方向發展,免稅商店對陸客的誘惑從過去金馬小三通不難看出,對台灣觀光客而言更是具強烈吸引力,政府在這方面的政策要走在前面,如今黃岐航線的開通已經是箭在弦上,我們的配套措施似乎是走的太慢。
兩岸小三通歷史性階段任務已經達成,未來要如何繼續走下去,還是必須交由市場機制來決定,政府的補貼政策充其量只能讓業者多撐一陣子,但在取代及配套未完成之前,我們認為政府有責任要協助維持兩馬航線的正常運作,不能輕言停航。
補貼只能應急 開黃岐找客源才有活路
- 201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