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創業大不易

  • 2013-07-31
 隨著地區觀光客的增加,返鄉創業的青年也有增加的趨勢,但失敗者多於成功,許多店家熱熱鬧鬧開幕幾個月後就黯然銷聲匿跡,原因不一而足,除了缺乏創意與想法外,外界或公部門無法提供有效的協助也必須檢討。
 福澳村三角角的經營模式,即夏天開張冬天休息,這在保守的長輩眼中根本是不務正業,但年輕人的想法其實很多,正因為馬祖的觀光人潮集中在夏日,加上年輕人定性有限,因此創業者反而認為這樣的經營模式可以長久,透過在外充電或觀摩的機會,讓每一年夏季的開張都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新亮點。
 在馬祖夏季營業冬季休息的經營模式並不多見,有的是自然而然沒人愛關就關的隨興,但在國外像是滑雪勝地,或是希臘的夏日渡假旺季,當地人都是利用每一年有觀光客的半年經營,另外半年則直接不開張營業,選擇維修設備或休養生息,這樣的經營模式正是淡旺季分明的地區非常適合的經營模式。
 並非督促每個人都用這樣的模式經營,但是馬祖需要更多有創意與想法的年輕人加入創業行列,馬祖經濟規模未具,因此過去很少有精緻的商家,然而隨著時代的演變,即便是販賣一杯咖啡都需要創意,喝咖啡也要氣氛營造,從7-11引進馬祖開始,傳統的經營模式就注定要逐漸走下坡,民眾期待環境更好的購物或飲食環境。
 然而青年創業最不容易的部分就在資金,這一點是公部門可以提供協助,地區民宿發展協會理事長就直言,青年民宿的經營模式獲得認同,想要再開第二家,然而鑽破頭都無法獲得青年創業貸款,既然是青創貸款為何又要擔保品及擔保人,如果能夠拿出房地產當擔保的人,又何需貸款?
 地區不少年輕人反映,要在地方獲得貸款資源並不容易,青創拿不到,離島建設基金的創業貸款也不知從何開始,在資金來源有限的情況下,能夠開展的產業模式就有限,多數都是飲料或雞排等飲食店,這樣的店若無特色不易持久。相關部門可以透過創業計畫的徵選,提供一定貸款機會,讓更多的返鄉青年擁有創業的機會,馬祖推動觀光需要更多的青年投入,才會讓地區產業類別繽紛多元,也讓地區觀光吸引力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