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民眾在本報「馬上處理」投訴有觀光客在鐵板市場前的廣場隨意丟棄垃圾,並將竹籤插在木桌上,導遊未加宣導制止,最後是由附近商家在晚間協助清理。遊客來馬祖,在馬祖期間也構成馬祖的一部分,對於馬祖環境的維持,也應扮演保護者的角色,而非成為環境的破壞者。
去年馬祖觀光遊客創下歷史新高,一舉突破10萬人次,雖然這樣的觀光成績,為馬祖帶來經濟效益,但隨著龐大的觀光人潮來馬,對於馬祖的社會與自然都將帶來干擾和破壞。外來的旅客人數增加,無可避免地會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美國國家公園署每年的清潔維護成本達1880美元,而修復遊客破壞的成本更高達7920美元,因此在馬祖觀光起飛後,相關部門與業者要思考,在大量遊客來馬之後,要如何降低遊客對環境的破壞,以及面對這樣的破壞,要如何在最短時間內進行處理恢復原狀。
針對遊客亂丟垃圾的破壞行為,首先公部門應該要立即反應恢復,如果公部門沒有適時針對亂丟垃圾等行為,立即清潔恢復,那麼遊客在景點看到垃圾,就可能認為這是可以亂丟垃圾的暗示,形成「破窗效應」,玩到哪裡,丟到哪裡。
其次,為了防範旅客做出破懷環境的行為,公部門應該要設立符合遊客需求的設施,例如垃圾桶、廁所等,如果旅客可以方便地丟棄垃圾、上廁所,自然隨意丟棄垃圾、隨地大小便的機會就會降低。並且公部門在設立垃圾桶、廁所之後,也要注意是否有善加管理,若垃圾桶滿了沒人倒、廁所設了沒有水,都將無法達到設立的目標。
最後,公部門應針對地區旅遊從業相關人員加強宣導,團體遊客是跟著導遊走,遊客在馬祖旅遊過程中的觀念與行為,導遊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對於遊客的破壞行為,如果導遊能適時的宣導、制止,則能降低遊客的破壞行為,如果導遊放任遊客刻名留念、小便、亂丟圾垃等破懷行為,則不論公部門事後恢復工作多麼有效率、設施多麼完善,都將防不勝防,徒勞無功。
馬祖的好山好水需要大家一起來維護,不論是在地民眾或來馬遊客,都是馬祖環境的保護者。如果馬祖的環境因遊客而遭到破壞,發生當地住民與觀光遊客的衝突,自然不利於未來馬祖的整體觀光發展。觀光客的環境破壞行為,公部門應加以防範,並以行動力迅速回應復原,讓馬祖永保美麗。
在地民眾、觀光遊客都是馬祖的環境保護者
- 201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