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部長葉匡時表示,結合在地食材、在地文化、環境景色人文,才是真正的台灣美食。「2013台灣美食系列活動」馬祖地區主推淡菜料理,廣受好評。淡菜養殖是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展的新興產業,隨著淡菜知名度逐漸打開,市場接受度的提升,政府單位要設法因應接下來產銷問題,透過料理的變化以及運用媒體達到宣傳的目的,讓淡菜成為馬祖夏日旅遊在地美食的代名詞。
每年四到十月是馬祖淡菜最肥美的季節,這個原本就世代存在的鮮甜滋味直到去年才被重視,辦理相關活動開始宣傳,今年也順勢推出郵寄補助措施;我們不可否認這些措施所帶來的效益,但以馬祖淡菜的品質及口感,這個餅不只這麼大,是沒有掌握到重點還是做的不夠,都值得進一步的檢討。
馬祖淡菜的品質已受市場肯定,要如何發揚光大讓這個產業不僅為漁民帶來新希望,也為觀光美食樹立招牌,從產銷到創意料理的精進都是接下來要努力的方向。淡菜在歐洲比利時甚至被稱為國菜,馬祖的淡菜品質不輸歐洲品種,當然有條件可以大做文章。在活動宣傳方面,從去年到今年的淡菜節系列活動,不論是縣是鄉似乎都沒能把淡菜當做主角,主辦單位為了兼顧其它活動又或受限於經費與行政程序的繁瑣,海洋文化之旅活動難免失焦,以淡菜為主軸為活動舉辦的時間與力道均不足,這是未來需要改進之處。
馬祖海域得天獨厚擁有豐富的營養鹽與浮游生物,據研究這是淡菜美味的關鍵,但馬祖淡菜將來要能在市場上發光發亮,料理的變化是成敗的重點。目前觀光遊客到馬祖吃的淡菜幾乎清一色是採白灼料理,有些遊團連續幾天都吃同樣的淡菜料理,難怪會吃到怕,旅行社在團餐安排上可以更貼心的為遊客做變化,協調餐廳在淡菜料理方式上做變化,成本可能多一些,但換來的口碑與口語宣傳效果卻是無價的。
淡菜在馬祖有機會成為優勢的海上養殖產業,但我們的配套措施的確做的不夠好,從養殖區的規劃到輔導與宣傳政策都缺乏力道,特別是在創意料理方面馬祖是十分缺乏的,政府應輔導餐飲業者在這方面多下功夫,雖不必媲美歐洲有數百種的淡菜料理,至少也應有數十種的變化,讓所有遊客對馬祖的淡菜留下難忘的印象,進而塑造吃美味淡菜不必到歐洲的口碑。
期望馬祖淡菜的宣傳層級拉高,從鄉到縣再到中央的觀光主管部門都各司其職,在不同領域為馬祖淡菜宣傳,一旦建立口碑與品牌,市場需求量擴大後,淡菜就能成為馬祖蓬勃的產業,進而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與商機。
馬祖淡菜可以大做文章大發利市
- 201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