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淡菜料理只有川燙一味?

  • 2013-08-15
 在馬祖食用淡菜,除了川燙,還是川燙,難難道餐廳也只有這一味,不會料理第3種以上菜單嗎?地方旅遊、建設相關部門近年都在推廣淡菜,對外打的也是這個牌,不過,在地大小餐館還是沒有改變;固然,水煮原味鮮美,問題是淡菜主題套餐、或是菜單特點並未亮起,我們希望業者要擺脫傳統想法,不要怕麻煩,一起為馬祖餐飲文化升級。
 我們推淡菜,從淡菜節開始,擴大到淡菜季,這都是好的起步,推展在地美食,並結合養生風潮,公部門最近特別推出馬祖養生料理示範店甄選活動,主要是希望提出養生美食菜單,吸引饕客來馬一遊,也可見相關部門有心在做,不容諱言的是餐飲業者的觀念沒有跟上,仍然以最簡便的料理上桌,淡菜食材附加價值沒有呈現,實為美中不足。
 去年北竿淡菜節推出22種淡菜料理,讓民眾大飽口福、大開眼界,今年再突破,請來對歐洲淡菜料理大師加碼推出30道的料理方式,讓馬祖淡菜成為色香味俱全的高級食材。馬祖淡菜經過大師創意料理後口味百變,數十道各式淡菜料理上桌,觀光客、民眾大啖馬祖最鮮的海味,直呼好吃又過癮。
 我們不要說30道變化料理,也不敢奢求多樣,能夠做個7、8道像樣、口感不同的淡菜菜單,以淡菜為主角,變成一客高級的套餐或是淡菜大餐,其他都是搭配如主食,就是走出的第一步。
 在地餐廳手藝都沒問題,這幾年參加福州餐飲交流,在海鮮生品料理沒有問題,問題在於願不願意去做,一是嫌麻煩,二是擔心沒客源,其實成本也不高,只要有心經營創造,可以建立獨特招牌,客源也不成問題。
 在歐洲國家吃淡菜的變化多,在比利時稱淡菜為國菜,料理方式上百種,荷蘭淡菜節,該國一個人口6千多人的小鎮,每年淡菜節可吸引4萬多名觀光客;我們說過馬祖實際居住人口也只有這麼多,不要說遊客4千人,淡菜節2天各有4百人遊團,就算是走出成功了。
 隨著淡菜知名度逐漸打開,市場接受度的提升,透過料理的變化,讓淡菜成為馬祖夏日旅遊在地美食的代名詞。不改變,就是落伍,烹調方式仍停留在傳統作法的框框,地方消費族群也是長期框在愛好傳統口味者,反而對追求變化的新興年輕族群欠缺號召力。
 我們建議相關部門策劃淡菜多樣化料理研習,提供在地餐飲業者學習,讓新式烹調也能出現在馬祖餐廳的菜單上,這樣對不同族群更有號召力。出遊在於吃、住的體驗,1粒淡菜,就足以引來遊客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