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邀請吳祥輝來馬,貴客返台後給馬祖交通的評語是比台鐵爛十倍,這項評語確實相當的聳動與武斷,亦引起多方關注,身為馬祖人也有相當不爽的感受,但在不爽之餘,我們也要關起門來想想什麼做得不好,什麼需要改進,畢竟馬祖交通確實是馬祖推動觀光的命脈。
對於馬祖船運的運作,外人不易瞭解,因此有誤解船由縣府買,再交由民間公司經營,每一船次由政府補助一定的金額的話語,對此連江航業已經在縣長指示下做出回應,除臺馬輪外其餘都是民間船舶,由於運量及票收不足以支應「營運成本」,除南北竿航線外,各航線需辦理虧損貼補,其標準為「營運成本」(含油耗、人事費用、船舶維修及折舊、船舶及旅客保險、行政管理費用等)減去「票貨收入」既為補貼標準,而且並非每一得標航商都獲利,曾因標價太低經營不善致倒閉之前例。
馬祖的任何一項補貼經費都來自離島建設基金,因此必須接受中央交通部的監督,以及離島建設基金主管單位的審核,並非由連江縣政府自己掏口袋愛給誰就給誰,中央單位同意補貼,是因為離島在冬季面對著虧損的困境,沒有任何一家船公司願意自負盈虧,因此為了偏遠離島鄉親的交通才有這項補貼。再來馬祖船公司相當有限,亦無外人願意來馬經營,因此投標總有家數不足的問題,像小三通營運不佳,船公司當然就想賣船收掉航線,但主管單位就會有維繫交通順暢與觀光發展的壓力,更不能讓離島中的離島沒有回家的路,這是縣府的職責所在。
另外,馬祖淡旺季的分明,讓船公司一直以僅堪應付的人力在從事服務工作,櫃檯人員一人身兼數職,莒光航線在開航前半小時才出現賣票,或是用外勞船員在船舷接待旅客,服裝儀容不整,穿拖鞋的更是家常便飯,船艙欠缺勤勞打理更是無庸置疑,但船公司內股東交錯,家族經營的模式,也讓公司制度化管理一直無法建立。
在滿足各島順暢交通之餘,馬祖推展觀光勢必要正視各項服務工作,大眾交通運輸工作是交通第一線,即便是以服務見長的航空公司,在馬祖面對陰晴不定的天氣與無法諒解的顧客,也有著無法擺脫的批評聲浪。馬祖船運服務也許硬體改善不能一次到位,但可以從細節的部分開始做起,多一點說明,多一點笑容,就可以少一些誤解,也會減少觀光客的批評,而既然有人批評了,我們就必須虛心接受,畢竟服務業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顧客永遠是對的。
從外界評語檢討馬祖船運服務
- 201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