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守護大埔工作坊說聚落未來出路

  • 2013-08-19
 守護,這句話讓人感覺很靠近,對傳統聚落來說,也是很貼近。文化局馬祖戰地空間認知體驗與遺產守護工作坊東莒大埔聚落及64據點3天2夜實地研習、觀摩、交流活動非常好,未來可以延伸到其他聚落接辦,對在地聚落改造有很大幫助,同時,也是未來珍貴的觀光資產。
 在外部環境劇烈變動下,反而未經開發、破壞的東西更值錢,我們不是說破敗,而是在適當保存下,留下原味,像南竿津沙沉寂近20年,如今卻是團客遊覽車必到之村落;東莒大埔沒有一戶人家,全部搬光光;現今創作者、藝術家、大學生進駐,雖然短暫,必有它吸引人之處。固然,現在遊客無法如預期,但相信沉澱更是能量的儲存。
 未來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公私部門要結合多元管道的力量,在力求基調一致的目標導引下前進,才能形成特色,是馬祖村落得以永續生存的元素之一,亦是觀光重要的資源,地區特色聚落風貌保存與活化為地方政府施政重點,政府民間的配合,未來城鄉風貌塑造與觀光能充份的結合,這不僅是文化保存工作之一,也能是活化聚落的具體作為。
 聚落資源發展要創造附加價值,在開啟旅遊大門後,地方以觀光政策為主軸,觀光產業發展成為社區及聚落生計的唯一出路。為形塑旅遊品牌,從公部門至民間社協組織的活動推廣,無一不以結合觀光元素為出發,以期活絡觀光市場。基於推動永續發展,未來將生態、歷史、產業、就業連成一環,才是配合地方需求。
 聚落資源也稱生活資源、經驗資源,未來可利用於充實教育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及組織資源,包括了聚落中的每件事物、每一個情境和每一個經驗,是聚落內所有可以運用和憑藉的物資和力量統合運用。
 觀光與遊憩一樣是一種在休閒時間所進行的活動,遊憩資源也常因提供觀光旅遊機會而成為觀光資源。因此任何能滿足觀光活動的遊憩資源皆可定義為觀光資源,凡是可能吸引外地旅客來此旅遊之一切自然、人文景觀或勞務及商品,進而消費及滿足其生理與心理上的需求。
 產業,能創造利潤,結合社區營造能增加就業,也帶來社區生產價值,政府投入協助聚落完成建設或活動教育,後續經營管理由住民接手,目的在推動社區產業發展及創造就業機會以朝向永續發展,社協用這樣的思維來作為,配合聚落的需求,協助村境發展,讓政府投入的經費真正發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