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國內馬拉松好手集結在馬祖展開一場馬祖馬拉松的試跑活動,這些百馬好手(跑過上百場馬拉松)在完成馬祖路跑後認為,馬祖是一個適合發展長跑的好地方,不但具備高難度起伏的地形,而且更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因此發展馬拉松不但對環境影響最少,更是以最小成本帶動觀光的效益活動。
近年來馬祖持續發展觀光,但一直有交通及接待量的限制,因此年觀光人數持續徘徊在十萬餘人上下,推廣觀光單位像是馬管處或觀光局為了有效拉抬淡季觀光,都透過聞戰下馬或淡季補貼等方式,吸引提供旅行社將觀光客拉往馬祖的動力,但這樣的補貼並非長期推動觀光的理想方式。
馬祖必須發展吸引觀光來馬的各項條件,除了持續發展具吸引力的觀光景點,改善地區接待觀光客的服務水準,以及擴大軟硬體的觀光客容納量外,辦理具有吸引力的活動,也是重要的一環。
馬祖辦理的活動主要以文化性活動為主,像是昇天祭、燒塔節、花蛤節等,雖然舉辦多年但效益仍待觀察,除了特色不明顯外,還有欠缺行銷宣傳的大問題,受限於預算的時程以及交通的限制,無法提前公布活動內容,總在最後一刻成為島內同歡的嘉年華,觀光效益仍待強化。
馬祖過去單次吸引上千旅客抵馬的活動,主要是登山大會師、寶瓶星號靠港等活動,從開始的混亂到逐漸上軌道,這都是透過大活動的舉辦所累積的經驗。此次馬拉松試跑活動,雖然人數並不多僅有數十位,但因為都是百馬好手,提供的經驗談足堪評估與思考。
目前長跑活動在台灣已經形成風氣,全國各縣市都曾舉辦相關賽事獨缺連江縣,在大台北封路舉辦的路跑,相較於馬祖純天然靠海的濱海景觀,以及得天獨厚的起伏地形,是愛好路跑者挑戰的理想長跑地,因此在試跑活動結束後,眾家好手都強烈建議馬祖可以開辦第一場小而美的馬祖馬拉松賽事。
馬拉松活動非常適合在馬祖舉辦,主要因為參賽人員可以藉由報名控制,再來實際路跑活動對於地區環境影響非常小,這次的試跑就標榜樂活與環保,活動全程完全禁用紙杯及塑膠杯,所有選手自備環保杯及水瓶,強調「只留下倩影.不留下垃圾」,共同為馬拉松運動塑立典範。一場馬拉松不單只有跑者還有親朋好友陪同,在路跑之餘以蝴蝶效應帶動地區觀光效益,不用一毛錢的補貼,而賽事的舉辦也可以帶動地區運動風氣,可說一舉兩得,相當值得地區相關單位思考。
社論/馬祖舉辦馬拉松路跑活動的正面效益
- 201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