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燒錢的活動不要再辦

  • 2013-08-29
 今年夏天馬祖很熱鬧,除了觀光遊客大幅增加外,各鄉各島都有很多活動推出,大部份的活動是延續性質,但從活動參與的族群類別以及人數來看,真正所謂成功的並不多。地區各類型活動大致可分兩大目標,一是針對在地鄉親所舉辦的相關研習課程或民俗活動,另一個是以吸引觀光客為目標的宣傳性活動。任何活動都有舉辦的意義與目標,不能達到目標的就是在燒錢,這類的活動以後不要再辦。
 台灣很多縣市為了推展觀光都透過辦大型活動來宣傳,例如海洋音樂祭、客家桐花祭、童玩節、花火節等等,這些活動經過多年的延續性與常態性的舉辦,已經打出一定的知名度,反觀馬祖多年來推出的活動也是林林總總,可至今沒能在國內媒體或觀光市場建立品牌,原因是我們沒有找到重點「集中經費」來做一個真正可長、可久、可大的活動。
 辦活動需要結合創意與經費,在創意方面地方各級政府多半委託所謂行銷公司規劃,但活動的主題基本上仍是由地方自行決定而來;如果地方自己所提的活動主題都沒有吸引力或具在地特色,再好的行銷公司也難辦好一場所謂成功的活動。多年來縣府各局室或各鄉各社區協會對辦活動可以說是經驗豐富,什麼活動有真正的吸引力?什麼活動又是在消化預算在燒錢?其實承辦單位在辦完活動之後應該是「心知肚明」,從活動參與的人數、族群類別、媒體感受等指標就能判斷成敗,成者可以延續,敗者就要檢討收攤了。
 任何活動舉辦都需要經費,這些年來馬祖很多單位配合中央部會舉辦政策性活動,此類活動通常為了充場面吸人潮,主辦單位提供很多彩品或紀念品,再來就是摸彩,如果活動的吸引力是靠彩品而來,基本上就是一個失敗和消化預算的活動,不辦也罷。或許有人認為這些經費來自中央,不用白不用,這個觀念其實十分危險,中央的預算是個大水庫,每一塊錢都是大家的納稅錢,多少有排擠效應產生,又燒錢活動舉辦所耗費的社會成本亦是難以估算,往往主辦單位累的半死,參與的民眾卻寥寥無幾,怎麼算都划不來。
 近年來馬祖的觀光宣傳性質活動也佔大宗,但有多少觀光客是為了我們的活動而來,這是令人質疑的。活動要辦的有聲有色有效果,除了抓對主題之外,還要搭配完整的行銷與宣傳,當然活動的內容牽涉到延續性與常態性,端出來的菜單要能讓消費者接受認同才是成敗重點。
 今年的活動計畫大多已核定執行中,年度結束時各機關單位必須審慎檢討,面對現實,有很多指標可以判斷活動的成敗,討好選民或特定族群的思維少一點,活動主題的大方向就不會有問題,評估檢討的結果只要是屬燒錢性質的以後就不要再辦了。民眾不會因為少辦活動而怪罪政府,沒有效果不能叫好叫座的活動才會召來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