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九三軍人節,雖然國人多不知情,但對馬祖來說可是別具意義,只是隨著兩岸和平發展邁入新時代,軍人的定位早已不復以往剛烈與刻板,軍方的角色也逐漸走向開放與親民,當軍人手上拿著不再是槍桿,而是為民服務的掃帚,民眾也欣然接受這樣的變化,相信大家只要心裡有國軍、尊敬軍人此職業,尤其在現在軍方面臨多方責難的時刻裡,更顯彌足珍貴,有沒有辦象徵性的活動,其實都只是次要。
適逢軍人節,曾為戰地前線、走過戰地政務的馬祖,對於此節日想必比一般國人都深刻的多,而且早年地方政府是相當重視,不僅滿街旗幟飄揚,還會舉辦許多敬軍活動,像是縣府的勞軍及商家的打折優惠等,本報也會增版刊登的敬軍廣告,全部紅色呈現,象徵著軍民之間熱情擁抱、友誼永恆,是當年展現軍民一家精神的具體表現,五、六年級的鄉親應該還有點印象,這也是大家走過戰地經歷的共同記憶。
不過,隨著兩岸和平發展,馬祖自解除戰地政務21年來是快速裁軍,軍方編制大幅縮減,不僅使縣府必須改弦易轍,打出「觀光立縣」大旗,各行各業也轉以觀光客為新的消費客群,這樣的轉變經歷這麼多年,隨著商家民眾對國軍依賴度的逐年降低,對於軍人角色的重視程度,自然也就慢慢的式微,這是時空與思維的轉變,不該因此被扣上「輕視」、「輕忽」的帽子。
軍方從早年的高不可攀,到今年夏天的全民喊打,當金門民眾已經打進當地軍營的時候,馬祖對於軍方,還是相當的崇敬與尊重,這是屬於蕞爾小島上軍民們「同島一命」的特殊情感,而且當年不論軍、政、民各方慶祝軍人節的內涵是什麼,都在展現誠意與友好,畢竟這是馬祖過去賴以生存、發展的最大力量,當時空環境演變之後,我們仍能保有那份敬軍、愛軍的真誠態度,其實那樣就已經相當的足夠了。
而角色與地位的轉變,軍方自己應該最為清楚,近幾年軍方最為人津津樂道者,在於營區開放及火砲操演,這些活動深具意義,在全民國防的新前提下,軍方的設施與作為,改以由民眾的了解來建立共識,近年下來已收良效,對軍方的形象有增無減,八八風災之後更在馬總統一聲令下,軍方也扛起了救災復原的重責大任,顯見軍人地位的轉變,已是不爭的事實。
我們認為,鄉親與國軍在這塊土地上生活數十年,長期互助合作、榮辱與共,歷屆地方政府首長皆然,並無二致,而軍方的政策與動向,對地方或多或少都有影響,其中最明顯的精實案更是嚴重關係到生計,雖是大勢所趨,但相對的,民間對軍方多年下來也能保有那份尊重與敬愛,這也是軍民關係能保持和諧的最大無形資產。
社論/軍人節的新意義與新思維
- 201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