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廣在地漁產,連江縣政府近日特別舉辦「我家冰箱在海邊」的活動,日前在台灣召開記者招待會,這場遲來的記者會宣傳已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效益卻因為已接近淡菜季尾而打折扣。馬祖淡菜今年度透過官方的宣傳,加上旅遊美食節目及新聞媒體的加持,知名度可以說是空前響亮,地方政府及民間養殖戶應該意識到淡菜未來的產業潛力,接下來輔導政策走向及目標更要明確積極,讓淡菜養殖成為傳統漁業式微後轉型漁民最佳的出路之一,甚至讓淡菜成為馬祖代名詞,為特色旅遊觀光加分。
淡菜是馬祖最具代表性的在地海鮮美食,這些年來因為民間的養殖戶越來越多,地方政府也開始重視這個轉型產業的區塊,建設局在今年度針對馬祖淡菜就有多項輔導與補助措施,一方面加強對淡菜的宣傳工作,另一方面則提供養殖戶多項的優惠補助,包括郵資優惠、淡菜清洗技術及免費的淡菜料理DM印贈等;北竿鄉公所海洋文化之旅也推出多場淡菜創意料理活動,馬祖淡菜今年算是聲名大噪。
知名度打開市場之後,馬祖的淡菜養殖產業所面臨的瓶頸才正要顯現。馬祖淡菜之所以能打進台灣市場並與台灣歐洲進口淡菜一分高下,差別在於馬祖相較於國外運送過程時間較短,在鮮度保存良好的前提下直送消費者手中,這一點是馬祖淡菜的優勢,但也因為台馬空中交通運能有限,靠空運管道銷售量受限是馬祖的競爭劣勢,政府若要扶植淡菜產業,未來在淡菜運送這個區塊可以思考運用「操之在我」 的臺馬輪,在新建臺馬輪時若能考慮增加冷藏設備,將來就能成為淡菜運台最佳的工具,運量可以是空中管道的數十倍之多。
任何海鮮產品的品質與鮮度是最重要的,馬祖淡菜將來要能在台灣市場佔一席之地,首重品質的管控;目前馬祖市售及外銷的淡菜幾乎都是養殖而來,其種苗不論大小大多來自中國大陸福建沿海一帶,但在馬祖海域的育肥時間長短卻大大影響淡菜的品質與口感,所以對政府與養殖戶而言,尋找合適的養殖海域劃定養殖專區,是接下來要積極推動的工作,否則隨著馬祖淡菜銷量的增加,將來可能出現養殖區塊的糾紛等後遺症。在養殖技術方面更要積極尋求突破,大陸部份地區已有海岸野放的相關技術,值得馬祖借鏡。
現存馬祖的淡菜養殖戶在貨源及品管方面都是「各自為政」,出貨品質不一,有的瘦有的肥,產銷品管制度的建立刻不容緩,政府可考慮建立比照農會組織的產銷班,讓所有自馬祖出口上市的淡菜都能有一定的品質保證,淡菜產業才能做大做久。好不容易擦亮馬祖淡菜的招牌,淡菜在出名之後可能銷量大增,問題與瓶頸都將一一浮現,要想形成規模產業,政府與民間都要再加把勁。
社論/馬祖淡菜聲名大噪之後
- 201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