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向貓熊圓仔學行銷:新鮮與創意的融合

  • 2013-09-10
 觀光行銷是馬祖發展的重要命脈,公私部門除了不斷進行活動辦理與宣傳包裝,更至為重要的,不在於投擲大筆鈔票與邀集眾星雲集嘉賓共襄盛舉,而實繫如何研謀使觀光蘊底更有新意、更具深度內容、更有誘因。
 台北市立動物園從早先推出的「夜宿動物園」、「動物爸爸親子團」、「情人節動物園私房景點特別活動」、「暑假夜間動物園」、「動物命名」等,乃至近日貓熊「圓仔」的誕生成長,楚楚動人萌樣,瞬間吸引成千上萬民眾注目,為之著迷瘋狂,讓動物園活動叫好又叫座,成為老少咸宜的休閒場所。
 追求蛻變的馬祖,近年相繼辦理諸多慶典,至盼吸引更多背包客駐足賞玩,然於行銷推廣前,首先必須注入多元差異化的創新思考;更具體的講,就是必須有「梗」。仔細觀察,馬祖辦理活動型態,共同的元素不外乎是「歌唱」、「阿兵哥」、「路跑」、「園遊會」等;但當每場活動的觸感都高度相似之下,難以吸引遊客眼光與留下深刻印記,亦將漸漸失去「特色」的招牌,猶乏新鮮感。台北動物園不定期推出新奇話題,像是無尾熊寶寶影片、國王企鵝所孵的是不是空包蛋、貓熊團團過第一個父親節等,添增遊客的興緻與吸引力。
 觀光行銷不能流於形式,為求量而忽略品質的重要。活動的辦理必須具內容與可看性,乃至深含意義表達傳承,方能引發旅人的共鳴,留下深刻的印象;像是貓熊及其他瀕臨絕種動物的稀少性,引發地球生態保育的話題討論,發揮寓教於樂的功能。公部門團隊應扮演總舖師的角色,善用馬祖在地素材,烹煮出一道道引發迴響按讚的行銷料理,講求小而巧的精緻活動,而非過往流水席式的「大拜拜」,卻甚麼印象也沒留下。
 要讓訪客願意回賞,不能再端賴過往灑下獎金或高額獎品方式為誘惑,如此除降低原有活動品質外,也容易讓行銷活動失焦。馬祖的環境殊異,應把握住這項利基,以「能親身體驗」與「樂趣無窮」為誘因,從和環境互動中找尋那天然無瑕的純真記憶,讓觀光客帶回身心靈的饗宴與無窮回憶。
 縣府團隊不論如何的辦理行銷工作,都不能遺忘最終的目的在創造公共價值,圓仔誕生以來引發的價值效益,或可為我們在行銷上的參考憑藉,探索如何將觀光提升到另一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