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錢」的事情,沒有錢萬萬不能,823自衛隊員慰助金的發放,所謂好人好事誰不會做?重點還是無米之炊難為,在未能獲得國防部同意增加補助情況之下,地方執行單位只得照原案平均發放,與發放上限相去並不遠,相信民眾也多能接受才是;我們認為,雖然外界都希望縣府舉債發放,但如此舉債方式實為不宜,原因也是差強人意,錢實在要花在刀口上,各單位也要在此氛圍下努力撙節開支,發揮整合力量,才能展現邁向廉能政府的成果與決心。
過去幾個月,民間對於823慰助金的發放多有討論;據了解,國防部受限於經費,限制在4千萬元內發放,而每人最高額度為3萬元,民意機關希望縣府籌措財源,讓每位申請人都能領到最高的3萬元,民代諸公體恤民情,希望老人家們能多領到補助,立意甚佳,唯此舉對地區日漸艱困的財政,且初步估計之後4千萬元即不敷支應,須向國防部爭取差額6、7百萬元,而國防部正值多事之秋,實難有正面回應,以致縣府囿於時限,只能依原案將4千萬照申請人總數平均發放。
現在發放金額定案之後,民間可能多少都會有點意見,甚至會感覺地方是「做球給你打、你不打」的奇怪印象;其實嚴格觀之,縣府的作法並無不當,畢竟政府的作為都要有預算的支應,既然現在並無財源,公益彩券盈餘亦不能支應,加上國防部未予同意,除非另行舉債,但為了這樣的事情而舉債,實有待商榷,所謂「救急不救窮」,不是辜負這些當年辛苦參戰的老人家,而是這筆錢本來就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外界已把它當作秋節慰問金,小紅包,而且國防部也先放話說明年不一定有,明年還拿不拿得到是未知數,如果改要縣府來續辦,實在是無力承擔。
財政部去年一份關於我國負債比例的報告指出,我國政府已舉債額度逼近法定舉債上限百分之四十,在經濟大環境還沒改善之前,政府的銀彈總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限制提供資源給公家單位;在國家債台高築的今天形勢愈顯嚴峻,照顧老人家的心意不是不好,只是政府資源有限,所以更需要謹慎、周延的規劃。
以此為鑑,馬祖各項工程和慶典活動多由局室主辦,我們認為,類似的活動在事前應該有完整的橫向規劃會議,民意聲音當然要聽,但主辦單位自上到下心中要有共同的藍圖和目標,也需要各局室一起坐下來談,討論如何集中資源、整合各個零散的計畫,來強化宣傳的功效,各個部門主動做好跨部門的協調合作,積極的推動工作項目,集中力量、資源,把地方事務依輕重緩急逐步落實。
社論/珍惜有限資源 發揮整合力量
- 201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