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考古研究在近十年來不斷的向前推進,熾坪隴遺址將馬祖列島的歷史推前到距今6000年,然而亮島人的骨骸發現,讓DNA研究的可能性大幅提高,也是馬祖列島已知年代最早的遺址,更是近年來中國大陸東南沿海一帶新石器時代早期墓葬中,少數年代如此久遠而且保存良好的骸骨,對於探討區域早期人類的環境適應、族群分布、遷徙途徑與血緣遺傳關係等問題具有關鍵性的意義。
根據委託陳仲玉老師所進行的亮島人考古計畫,其中DNA研究部分已於今年七月份在台灣召開公開記者會,因為DNA萃取分析結果顯示,亮島人的母系血源與現代的台灣、菲律賓等地的南島語族最為接近;換言之可以推論亮島所在的亞洲大陸東南沿海,可能為原南島語族的祖居地之一,因此亮島人不但是台灣所發現最早的人骨,也是閩江流域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人骨,更是南島語族目前所發現最早的人骨,為亞洲大陸東南沿海一帶早期人群的移動與擴散問題,提供了關鍵性的解釋基礎。
對於DNA的萃取與測定有一定的難度,幸好在亮島遺址挖掘中,考古人員立即判斷將做DNA研究,萃取時做好各項防護措施,而配合進行DNA研究的機構也是德國國家級大機構,分支研究組多達一百多處。亮島人一號古粒腺體萃取成功,研究結果顯示亮島人與台灣原住民最接近,檢測結果提供釐清南島語族之起源的證據,且可以上推至8000年前,並與南島語族分化前的母系血緣共祖。至於如何遷移與擴散,並分化成多元化南島語族,則有待另外的研究。
另外根據陳仲玉教授的計畫報告指出,由目前初步資料分析亮島人二號DNA檢測結果,推測亮島人二號母系血緣與傣族及鄒族最接近,與南島及苗瑤族可能有關,須再重建遺傳系譜深入分析。
亮島人的DNA研究至目前為止可說是成功的,雖然兩者都代表母系血緣,但這兩項成果已足以讓研究人種遺傳學,尤其是南島語族的學者關注。亮島人一、二號也是目前亞洲大陸東南沿海一帶DNA序列保存最完整,且年代較早的二筆重要資料,為亞洲大陸東南沿海一帶早期人群移動與擴散問題提供關鍵性解釋基礎,也讓馬祖列島對於世界的重要性大幅提升。
社論/亮島人DNA的研究
- 201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