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旅遊動線,一樣的海上航線,當一波波遊團在東莒上船、下船場景,西莒卻是船過水無痕情景。遊客吃不到飯,指揮官獲知送2份軍用便當;遊客沒有車,鄉長順路送一趟。這樣的嚴重失衡現象,建議地方觀光局、馬管處等相關部門、鄉公所、鄉代會在旅遊旺季尾聲後,邀集旅遊業者、兩島鄉親在西莒實地研商會議,以及旅遊服務研習講習,一起為西島找出一條生路。
今天有沒有遊客,看最準的是在南竿看團車的出動數量,清晨山隴只要出現4輛大型遊覽車,吃早餐及逛市場的遊客,廣場就是一片人影;離島莒光看航班,東莒上、下船要排隊,遊客一多要候補;西莒卻是一如往常,住宿也是冷冷清清。
東西莒同屬一個鄉,兩島之間交通來往算便利,但旅遊卻出現嚴重傾斜,並在惡性循環下,一家小吃店或是簡餐店都找不到。在地方旅遊人潮上升之際,五個島之間唯獨西莒未受惠,安靜到聽不到客流的人聲,只有浪花拍打聲。
一個城市也好,一個獨立島嶼也好,都因集體而偉大,此時,在東莒客流量攀升,莒光也成為南竿旅遊動線的延伸,建議相關公部門及業者、鄉親坐下來談如何提振西莒旅遊產業,不管是採優惠措施或是獎勵性質,希望從明年旺季起有所起色。同時,公部門也要調整活動地點,不論是小型講習或是研習能在莒光舉辦,盡量選在西莒,以利均衡。
旅遊動線串連,東西莒應是1+1大於2,以遊客旅遊體驗當以橫跨雙島是最佳選擇,我們期待西莒鄉親除公部門當火車頭之外,民間也要自我覺醒,運用自然及文化歷史資源,凝聚能量,尤以社協更要統合住民,建立共識,先從聚落開始,營造較好的旅遊空間,為旅遊列車注入燃料。
西莒連春節期間整個島嶼在島上過年只有10幾戶人家,這是最大警訊,東莒上船、下船客來客往場景,雖是不平衡狀態,但也是一個生機轉換,至少遊客腳程已跨入莒光,只是向左、向右而已,我們要有信心可以將遊客向右也要向左看齊。
在看東莒時,我們也要想想西莒,現在沒有人去,不代表未來沒有人去,她有不一樣味道的美,我們就先當作是沉澱,但是沉澱是要在做調整、準備,未來還是要跟東莒一起往前走。很友善、負責任是旅遊2大品牌塑造,我們也期許西莒先做好旅遊環境、空間,每一位鄉親都以家有好友登島的心情迎接遊客。
社論/遊客只到東莒 不到西莒之反思
- 2013-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