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淡菜產業缺乏運輸管道

  • 2013-09-19
 馬祖淡菜知名度大增,今年的銷售量更創歷年之高,最近養殖業者礙於運台管道受阻,而無法大量接受訂單,眼睜睜看著白花花的銀子從眼前飛去。淡菜養殖產業經評估是目前最適合發展的產業之一,養殖技術與種苗來源已不是問題,但台馬間的運輸問題成了最大的難題,政府若要視這項產業為重點,因在加強宣傳之外速謀運輸問題解決之道,這項產業才能做大做久。
 近日馬祖南北竿淡菜養殖業者因為台灣大量的訂單而悲喜交加,喜的是多了賺錢的機會,但悲的是台馬間的空中交通工具無法提供足夠的運能,海運流程又不順暢,北竿的業者甚至要到南竿交寄快捷,無形增加成本減少利潤。南北竿機場的運能已經飽和,飛機貨艙要裝旅客行李,剩下無幾的空間提供郵局及民間宅急便配送快捷之用,每天能用的空間大多已固定,在毫無成長空間的情況下,不設法開闢新的運輸管道,淡菜產業無法成功。
 在空中交通運能飽和的前提下,唯一可行的只有朝海運發展,而海運方面目前有民間往返台馬大陸三地的貨船,以及政府經營的臺馬輪,民間的貨船航報不是很固定,又並非每一艘船都有冷藏設備,寄望政府的臺馬輪恐怕是唯一可行的管道。而臺馬輪若要成為提供運輸馬祖水產品運台的重要工具,包括船上設備及營運模式都可能要做調整與改變,政府必須視水產品運台為重要產業,才能在運輸政策上做配合。
 任何產業需要穩定的交通做支持,馬祖的觀光如此、產業如此,所以多年來政府積極推動對外交通改善,就是希望以交通帶動產業,改善機場資金龐大要看中央臉色,現階段唯一能「操之在我」的只有海運改善一途;政府在不久的將來有新舊臺馬輪兩艘,將來除了在客運方面做安排外,政府更不能忽視臺馬輪在貨運方面的功能,及早規劃因應未來的需求,建立民眾及產業的信心很重要。
 馬祖擁有良好的養殖海域環境,又臨近大陸福建重要養殖區,運用大陸的養殖技術與人力,搭配馬祖海域優良的水質,很多水產品都能在馬祖完成最重要的育肥階段,不論是運台或其它地區,優質的產品有機會讓馬祖成為重要基地,這是一個潛力無窮的產業,就看政府怎麼看待。
 淡菜的養殖技術門檻低,種苗來源多,馬祖緯度與海域環境都適合這項水產品的生存,過去台灣很多餐廳都用外國進口的淡菜,如今可以在國內找到品質更好的替代品,這就是馬祖淡菜產業的優勢。民間已經看到產業的商機,但運輸的大問題需要政府介入才能解決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