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論/從張瑞平退而不休談到馬港夜市消費券發行,對於馬祖商家企圖心給予期待

  • 2013-09-25
 文:林泉利
 透過馬報看到之前在馬祖熟稔的張瑞平君準備重出江湖,希望透過「好手藝」,開始不定時出現在山隴廣場附近,嘗試販賣親手製的古早味零食。正因為張無後顧之憂與可以專心製作精美讓人懷念的傳統點心,有別於半路出家的糕餅與超商制式化的甜點,供不應求,應該是各界看好的「老闆」,筆者給予肯定與預祝心想事成。
 對照張瑞平君的馬港社區,一如之前的夜市消費券配合地區觀光旅遊,出現特惠優渥折扣(7折)販賣。馬港淪為一週一天的「夜市」窘境,即便是觀光夜市熱賣,對於所有商家又有何長遠助益?或許馬港的營生不如山隴先天條件與熱絡,但是以最近縣府著重在媽祖宗教園區的利多安排,在地商家真的沒有理由得過且過。
 印象中筆者在中正教書時所熟悉的馬港老闆們大都是精明能幹,雖然有部分長者或已不在了,或垂垂老矣,但充滿活力的如明星樓、吃吃看、大眾等老字號食堂依然聲名在外,特別是素以辦活動見長的馬港社協,除了逢年過節吃吃喝喝外,如何在與陳高玲村長等找出馬港商家「出路」,應該是當務之急吧!
 或許有更多的商家有另一半、子弟是公家飯的,所以有沒有生意無所謂。特別是店家即住家,把開店當安渡晚年的消極心態,多少會影響有可能繼承衣缽的子弟或外來觀光客的感覺。如果能將馬港街上所有店家做「一體消費」的合作模式,也就是到馬祖旅遊的所有觀光客透過所下榻的民宿引導,只要在馬港任何一家消費都可以受到折扣優惠。至於部分需要郵寄或網購的海產、酒類等商品,從速快遞到消費者手上也與價廉有關。當政府所能幫助的有限時,馬港人能不振作?
 當下一次大家看到張瑞平君在山隴大賣且開起店面,而馬港的店家依然是假日夜市決定生意時,馬港老闆的慚愧可想而知呀!張瑞平君能賣多就是賺,但馬港商家沒有進帳就是虧。與張瑞平相仿年齡的馬港老朋友們,窮則變,變則通,加油了!下次筆者回馬祖時,馬港的熱鬧又回到20多年前的人聲鼎沸。
 (讀者來論屬個人意見論述,不代表本社言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