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兩馬聯合搜救演練 建立整合救災系統

  • 2013-09-28
 因應明年度兩岸海上演練將於兩馬海域舉行,本縣災害應變中心及災防相關單位,這次特別前往福州參加「兩馬客運航線海上聯合搜救演練可行性」研討會,期望建立兩馬制度化合作管道,深化兩馬海上救援窗口的運作。
 馬祖與大陸一水之隔,往來的交通工具,現在僅有海上船舶之方式,目前兩岸關係穩定發展,並且黃岐航線也將於10月開通,隨著馬祖與大陸的人貨往來可能再增長,而其發生船舶碰撞、海難的機會也可能隨之增加,相關單位應要及早因應,以減少海上災難的傷害。
 根據2008年兩岸兩會簽署的「海峽兩岸海運協議」第7點,雙方應積極推動海上搜救打撈機構的合作,建立搜救聯繫合作機制,共同保障海上航行和人身、財產、環境安全。而依此協議而舉辦的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已邁入第三屆, 2010年首次聯合演練由陸方主辦、我方協辦,而2012年則由我方主辦、陸方協辦。目前運作模式為每2年輪流主辦搜救演練,間隔年辦理學術研討會。前兩次都是在金廈水域舉辦,未能在兩馬海域演練,許多地方人士都覺得十分可惜,所幸明年將轉移到兩馬海域舉行,將讓馬祖漁民、旅客更多一分保障。
 兩馬海上聯合搜救演練除了具有政治上的兩岸合作象徵意義以外,我們認為更重要的是透過此次的演練,建立兩馬整合性的指揮系統,也就是當海上災害發生時,雙方政府能真正有效管理雙邊的救災能量,分享雙邊的救災情報,整合雙邊的救災資源,以最快的時間完成救災工作;避免出現兩馬政府各自為政,甚至相互制肘擺爛的情形。
 另外,明年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的假想狀況與演練項目,目前仍不知其具體的規劃,由於馬祖的對外交通主要為空中班機,而1996年北竿機場外海曾發生墜機意外,造成機上乘客5人溺斃1人失蹤;並且冬季海象惡劣時,馬祖離島的交通依賴於直升機,而平常亦有緊急後送、安寧返鄉等任務。因此建議明年聯合演練,除了船舶碰撞、沉沒等事故假想以外,也可將航空器迫降海面納入,當不幸發生航空器墜海意外時,雙邊海上救災才不會手忙腳亂。
 面對危機,平常就應該演練,可使危機發生時,指揮系統能夠做出正確判斷,充分利用各項現有資源。建立兩馬聯合救災體系刻不容緩,期望透過2014年兩馬海上聯合搜救演練的舉辦,讓兩馬海域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