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論/從「馬祖少女陳念琴 拳擊賽奪世界冠軍」談起

  • 2013-09-30
 文/林泉利
 看到媒體以「馬祖少女陳念琴,拳擊賽奪世界冠軍」當標題,相信馬祖鄉親都與有榮焉。但是閱讀完所有相關媒體的報導,都會有些遺憾,因為陳念琴與馬祖的淵源及拳擊的栽培,坦白說有些「落差」,所以筆者有些話要說。
 透過資料的拼湊,陳念琴同學是典型的馬祖「新住民」,拜家長在馬祖有「工作」之賜,而由原鄉遷居來馬定居到現在。因為在南竿中正有「角力」的培訓而選擇在中正練習。因為有原住民的優良運動血統、細胞,讓陳同學在游泳、羽球、田徑等項目嶄露頭角。在馬祖參加角力隊時,也在全中運奪冠,表現十分亮眼,而被新竹的國中鎖定挖角改練女子拳擊,進而拿下全中運六十三公斤級的拳擊冠軍。如今在新竹成德高中教練柯文明悉心調教下,一舉在世界青年暨青少年女子拳擊錦標賽,擊敗強敵中國陳思敏,拿下台灣有史以來第一面世青賽金牌。
 或許陳念琴在女子拳擊上的基層訓練與馬祖教育界無關,所以國內各大媒體對馬祖如何栽培陳念琴的著墨並不多,但筆者認為馬祖的中小學從現在開始,如何針對有運動天賦的學子給予扎根與調訓。因為從陳念琴同學身上看到來自原鄉的選手可以在運動場上調教成大器,馬祖的中小學除了一般學科的教授外,不斷發掘有天分的孩子在運動場上提早起步。陳念琴同學是因為角力比賽成績優異,讓台灣教練看到「潛力」,所以如何在現有選手中商請專家分別調訓,至少也是可以討論的議題。
 馬祖的過往有系統的調教與國內比賽輝煌戰績,讓馬祖有了角力基層的起步;因為2020年的東京奧運增加角力項目,所以國內角力競爭勢必激烈,只是之前執行總教練調台到北市石牌國中執教,懸缺的教頭或許已經有了眉目,但筆者認為稍早已經保送國內大學體育科系的在地角力選手,縣府除了期待渠等繼續在角力界發光發熱外,讓他們成為「準教練」是刻不容緩。
 因為讓這些未來「馬祖之光」的年輕選手不要負笈他鄉與「馬材台用」,筆者認為馬祖高中在12年國教落實後,除了讓角力選手繼續在馬中完成3年訓練外,如果有類似男、女子拳擊、跆拳,甚至射箭、射擊等單項競技項目,透過國小、國中的啟蒙,到了馬中完成12年的一系列完整訓練,相信會有「水到渠成」的效果。因為有「替代役」與人才濟濟的「 師資」,加上透過體育署的合格績優教練到馬祖任教,所以只要馬祖的教育界有心,馬祖的體育「沙漠」應該在短期內不再了……。(讀者來論屬個人意見論述,不代表本社言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