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論/獵人騎虎難下可得下乎?

  • 2013-10-03
 文:紀布德
 那隻闖入村莊吃人的大老虎,本來已被獵人射傷並可送往動物園療傷,奈因動物保育人士出面袒護,使獵人迫於形勢,但又不願縱虎趴趴走,只得勇敢地騎在虎背上,抓住牠,想到能抓住多久就算多久,絕不讓牠在村莊再吃人。
 保育人士罔顧大老虎吃人的事實,卻將焦點轉移成獵人為虐殺動物者,因而演變成一齣「龍虎鬥」戲碼。村莊的居民大都冷眼坐觀;自家龍族又各懷鬼胎而作壁上觀;保育人士又在賣力吶喊觀戰。因而,致使眼前這隻吃人的大老虎聲勢強,搖頭擺尾,跺著步,咆哮嘯獵人,根本不怕騎在其背上的獵人。
 這齣龍虎鬥大戲,因有保育人士的極力鼓動,把事態擴大,如同推動水波助長大浪似的,又如吹動狂風制止大火而火更大,即所謂「推波助瀾,縱風止燎」。如此的情勢發展,不知道要到什麼程度?若再演下去,真不知伊於胡底。事實上眾所周知,兩強相鬥大者傷,小者死,或兩敗俱傷之時,大概只有袖手旁觀別有用心者,從中得利吧!
 一般而言,虎視眈眈著實令人心驚膽顫,能夠從老虎嘴裡倖存下來的生命幾乎微乎其微,所謂「虎口餘生」誠屬萬幸。
 幾回合的龍虎鬥,勝負不定,仍僵持著,即獵人還繼續在虎背上拚命地緊抓住牠。但這隻大老虎卻仍瞪大眼晴,凶狠地盯著人群及生畜,還想攫取而再飽食一餐。
 因為每人的「良知」,不會允許發生為村莊除「虎害」的獵人喪命或受辱,否則天理難容?當然最不願意發生,一者獵人放下弓箭,跪在虎口求饒;二者保育人士拉下獵人送入虎口;三者是見風轉舵之人委肉虎口,致其增強蠻力,震落獵人而食之。
 勇敢的獵人若不幸傷亡,天下人就會「杜口裹足」不敢說話,不敢行動;那些「利令智昏」的保育人士,就會帶領著老虎來吃人。
 屆時村莊居民,將會「面面相覷」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驚慌而無可奈何,不知所措地被老虎挑選著吃,過著猶如踩在老虎尾巴上,踏在春天的薄冰上般「虎尾春冰」危險不安的日子,但這又何嘗不是自招的共業因和共業果呢?
 處在大鳴大放的自由民主時代,可能因不同的理念、意識形態、情緒、及被名聞利養所逼,作出種種的言行,縱然能靠關係跳脫法治,但最終無法跳出自己的良知和天地的因果。若能秋觀黃葉落,春睹百花開,時遷感剎那,物變知無常,就可領會人生無法自主又那麼短暫,況且「福會盡,否會來」,當知隨緣放下。請諸位大德亦可提供妙方,讓獵人可得下,或老虎可得逃,或任憑「虎作虎為」吃掉人的良心吧。(讀者來論屬個人意見論述,不代表本社言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