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物品或是一個空間,因創意而偉大;記得從第1次淡菜節舉辦,我們曾預言,馬祖旅遊招牌會因1粒淡菜而變大或是變紅,除本身天然資源或文化歷史具價值外,還要創意加入;換句話說,淡菜依舊原味(單一烹調川燙)是忠於美味,它的擴張力、感染力很難飄到島外,有可能永遠落在本土味,近年強打創意料理,不可否認它變紅了。5日舉辦的「產業創意節」活動也是今夏推動淡菜系列活動之一,立意很好,但是距離產業創意目標還有一段路要走。
當天活動主要是宣傳產業創意,讓住民有個概念,當然它也不是一說或是一推就成,需要摸索、嘗試,不過推淡菜的方向是對的,就像金門現在在推蚵仔,也有它的魅力。
加上「文化」或是「生活」這個名稱的創意產業,現在被當作是一種「產業」,說穿了就是讓它變大或是變紅,成為商業生意發展的重心與新操作模式,同時我們無法擺脫事實,當產業發展瀕臨危機,將「創意產業」的概念納入,並開始有計畫的推動創意產業發展,拯救困境的有效方法。
結合創造、生產與商品化結合的產業,我們前面說過這內容本質具有無形資產與文化概念特性,以產品或是服務的形式呈現,不同形式表現,進一步說,文化或是生活創意產業,要以創意與知識為核心,提供文化消費,尤在消費時代的到來,迫使地方產業不得不思考,未來必須面臨的競爭力與商業契機。
我們先看台灣地方推動多年,由於過往主要多是搭配社區總體營造而發展,故今日多數人誤解文化產業僅為單純的社區觀光或地方文化商品化,根據研究指出「文化產業」與「地方特色產業」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地方特色產業的形成發展主要是因應經濟與環境上的需要,而非只是侷限於文化因素,除了政府的協助,也必須經過市場經濟的考驗;而文化產業實為透過獨特、創意等特質行銷與再開發原有產業,文化創意產業並非直接將文化銷售即可;所以如何透過創意能量發展文化創造力及具有競爭力與文化特殊性的核心價值,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重要關鍵。
我們今天所有活動的舉辦,其目的不外乎是宣導、招徠或是行銷,它都只是一個短暫的表演、展示,而我們最後要的是未來島嶼空間、環境一片形式的呈現,所謂文化消費空間環境的塑造。我們唯有透過創意與文化的加成,整合異業產業合作型態,萃取具地方、社區生活創意元素,賦予生命力並擴大應用,進而發展新思維的產業經營模式,強化產業關聯性以及提升產業競爭力之效。
社論/創意產業 馬祖還要再努力
- 201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