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捐血利人又利己 地區可考慮引進

  • 2013-10-09
 隨著地區人口快速成長,健康相關需求也是與日俱增,近日有鄉親提出為何馬祖無法在地捐血此議題,我們認為值得探討,一來畢竟馬祖與台灣本島一海之隔,為了鄉親的生命安全著想,成立屬於地方的中大型血庫有其必要;再來捐血有益於身體的新陳代謝,許多國人甚至有定期捐血的好習慣。此故,我們呼籲相關單位可以做研議,以最快速度最小成本,成立在地的捐血中心或簡易捐血站,搭配完善的保存系統,甚至如果供過於求,馬祖人的熱血,還可以回饋到缺血的台灣地區,為國人的健康盡分心力。
 受到地區傳統觀念影響,鄉親對於捐血,多少都存有排拒的心理,但是大家要思考一下,在生活中難免會發生意外,我們都有可能會使用到別人捐的血,「受與施」之間,落差很大,曾有句廣告詞說:「過去他們給我們機會,現在我們也給他們機會」,如此互動,社會才會回暖。
 據了解,為了打破鄉親的傳統觀念,縣府10年前曾與台北捐血中心合作,跨海來馬舉辦捐血活動,但是為期一週卻是成效不彰,也讓主辦單位是徒呼負負,此後10年就未曾舉辦過任何一場捐血活動,讓許多鄉親徒有熱血卻無處可捐,期間多利用赴台時順道捐血,也因為頻率不高,導致效益當然不如在地的好。
 我們希望鄉親了解社會的供需面問題,大家以往在媒體上可以看到許多國人捲起衣袖捐血的畫面和報導,許多熱心者視捐血為一種樂趣和責任,數十年如一日,也有一些機關學校、公司行號,把捐血做為慶賀項目,全體員工一起行動,非常有意義,正因為國人踴躍捐輸,使國內各個醫院的血液才能正常供應,也讓所有需要血液的病患,得到起死回生的機會,突顯捐血的效益和重要。
 以往地區鄉親所使用的血液,均是來自其他國人的捐輸,即使在過去地方醫療資源困難的時期,民眾如果急病必須血液,也是要求駐軍官兵協助輸血,於是在早年,軍方成為地方醫療「活」的血庫,只要醫院提出,大致能夠得到部隊的支持,阿兵哥三五成群前來輸血,這種愛民事蹟,不但是軍方重要紀錄,而且在地方廣為流傳,成為佳話。現在台馬交通便捷,縣立醫院設施改善,加上緊急病患後送體系的建立,患病民眾似乎很少憂心血液問題,然而,大家忽略了血的來源,因為它是來自國人的捐輸,我們反面思考,如果缺乏這些熱心人士捐血,不但國內醫院叫急,地區的血液也就沒有來路了,影響所及,患者怎麼辦?大家都有可能成為受害者。
 我們要強調的是,地區過去社會封閉,鄉親不太瞭解捐血的意義和益處,現在社會開放,我們知道血液的來源和重要,豈能袖手旁觀,重要的是捐血能夠促進新陳代謝,對身體有益,利人又利己,而捐出的血液,自己和親人也有可能使用,我們不妨把它視為是一種義務,也是一份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