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媽祖宗教園區成形 馬港商圈形成要加把勁

  • 2013-10-14
 在熱鬧喧騰活動結束,人潮散去之後,除了主辦單位會檢討成果之外,我們也要靜心去看問題,就是如何把這個旅遊主題變成一塊招牌,常態性引來遊客,並拉大客源及周邊效益,才是辦活動「季」、「祭」的最大目標,不然就會引來「燒錢」之爭議。
 媽祖巨神像船型眺望台落成,搭配媽祖昇天祭啟用後,媽祖宗教文化園區等於說正式開啟迎客大門;接下來,相關部門固定未來就美化及維護,以及定期活動外,民間如廟管會如何發展紀念品、伴手禮等商品以及推動媽祖平安宴、媽祖餐等都是可以思考方向。
 活動都是一時的,最重要是園區內商家、廟管會有無後續的配合、前進或是影響改變;固然,無法一時看到效果,但是看不到步伐,不要說園區做得再好,或是活動辦得再大,這些活動都是曇花一現,園區也是聊備一格。
 最近馬祖各島民宿旅館幾乎都是客滿,尤其這一個月,南竿都是塞爆,同時根據遊客說,有時甚至吃不到晚餐。遊客增加,這是大家所樂見的情形,但也提醒業者朋友旅遊本來有淡旺季,淡季要進行整備,而在旺季時,更要提供最好的服務給遊客。
 在客源增加之下,我們要轉身思考的是怎樣把自己商品推銷出去,以紀念品來說,先不要說貴,在精緻度、設計上不少也是不及格,遊客沒有購買慾望,就是我們失敗。觀光不能只靠公部門,公部門有很多法令規章受限,業者要自己扣準商機眼光。
 再說,旅遊餐飲招牌,這幾年老酒麵線打出知名度,但不能中餐吃,晚餐再吃,餐飲業者要有所變化,不要一窩蜂都是老酒麵線,難道沒有其他選項。還有,馬港夜市也是做得很辛苦,但有民眾說,引不起遊客興趣,連在地鄉親也不捧場,問題出在那裏?是因沒有客源,這不是最大原因,最關鍵在於自己本身,沒有整合、沒有特色,當然沒有客源。
 我們期盼從媽祖宗教文化園區啟用、周邊紀念商品、媽祖餐飲、夜市重新出發,連結未來旅遊市場,而住民集體共識及形塑旅遊商圈配合,扮演關鍵性的力量。有了共識,願景形成並可逐步呈現。
 要拉回過去的商圈景象,馬港商家先從改善品質做起,搭配一週一次的觀光夜市,塑造特色小吃街品牌,再配合宗教文化園區的整體佈局,將是地區未來旅遊買氣新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