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珍愛身旁的小確幸

  • 2013-10-15
 「小確幸」(しょうかっこう)一詞,源自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樹散文中所提及,「生活中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我認為人生只不過像乾巴巴的沙漠而已」。指陳生活中微小但確切的幸福,帶給我們希望與勇氣的平淡事物。幸福,是不需要花費大筆鈔票與物質享受的滿足感,只要懂得感恩與知足,即便是摺疊洗好的衣物、收到家鄉來的美食、喝杯咖啡閱讀書報等,都是生活中的小確幸。
 馬祖的資源或許未逮其他縣市來得豐沛,但卻有那份台灣居民無法享受到的純真質樸與幸福感。馬祖擁有寧靜與圓緩的生活步調,是喧鬧城市壓力枷鎖下所望塵莫及的舒暢,更是種心靈福至,因此每次媒體做民調,馬祖在幸福感的成績,總是能名列前茅。
 仔細端詳,「我」這個中文字若分解開拆,右手是拿著「干戈」,拿著武器與人相鬥,不斷爭鋒相對,才能將天下歸屬「自我」。相對於其他縣市,馬祖的社會福利還算不錯,亦有眾多免費的措施提供,生活相較於以往大幅蛻變許多。我們在教育下一代時,除了課業上的指導外,更要培植感恩、奉獻及分享的思維,擴大心智能量,眼中不再只有功名俸祿,更要學會謙卑與低頭,落實對人文的關懷與體諒,才能在簡單的生活中嚼出淡淡的幾分甜。
 平凡中也有不平凡,只要懂得感恩,便能不斷在生活中嚐到一抹甜甜的幸福滋味。馬祖有今天的民主成果、基礎建設,是在建立於前人的基礎上,沒有上一代馬祖人的犧牲奉獻,就不可能有我們這一代馬祖人的小確幸生活。因此當我們感到生活平安幸福時,不能忘記抱著感恩的心。
 而這一代的馬祖人,也應該扛起責任,勇於解決問題,不要把問題延續到下一代,讓下一代還在煩惱和我們這一代一樣的交通、土地、生計的問題。我們不一定能給下一代確定的幸福,但我們這一代如果做得好,至少可以讓下一代少一些煩惱。
 生活中如果能多些滿足與感恩,學會傾聽與關懷,必能在生活中找到小確幸。馬祖要成為幸福之島,首先的要件就是人民要感到幸福,期待馬祖的美麗環境不被破壞,人心仍保善良純樸,不僅縣民樂居馬祖,遠道而來的旅客也能在馬祖找到不一樣的小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