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各島的軍醫院陸續裁撤之後,衛生局近年雖積極找尋因應措施,包括在中央支持下完成縣立醫院擴建、IDS計畫及北市專科醫師支援等,但地區醫療資源本就不足,即使這幾年已獲得改善,但離真正能滿足鄉親需求、至少10位專科醫師的「大醫院」,還有很長的距離;我們認為,在縣立醫院醫事人員健全完備之前,應先將醫療資源集中,先讓完整醫院應有的各科門診能夠成立,而離島則須強化急診能力及後送機制,讓民眾能以最快方式安全抵達縣立醫院接受治療,待縣立醫院已臻完善之後,再談分院的設置不遲。
近十年來,國軍基於「精進案」、「精實案」乃至「精粹案」等全盤考量,而裁撤部份縣市的野戰醫院,此事曾經引起各方關切,甚至有反彈聲浪,因為馬祖原本醫療資源就不足,如果再加上軍醫院要裁撤,豈不雪上加霜?因此,不論未來軍醫院動向如何,都要以地區醫療水準作為考量,軍方的政策我們無從干涉,然而地區醫療和人民權益,應該得到尊重和維護。
軍醫院在地區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曾經扮演重要的角色,早年資源缺乏時,軍醫院是軍民病患唯一的選擇,儘管那個時候民眾到軍醫院看病非常困難,甚至要找關係,但是,如果沒有它,民眾患者遭遇會更慘,即使是今天,地方醫療設施大幅改善,衛生局和縣立醫院表現不錯,軍醫院依然有其功能,尤其是離島,在縣立醫院無法兼顧的情況下,軍醫時常給予支援,是地區醫療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軍醫院裁撤之後,要由縣立醫院獨挑大樑,同時還要提供官兵醫療服務,縣立醫院這幾年承受如此重擔,其壓力可以想像;我們以為,維護地區現有醫療水準,是最基本的要求,畢竟醫療關係到人們的健康,不能不謹慎,鄉親最大的期望,就是提升地方醫療水準,至少也要維持現狀。
這幾年,我們欣見縣立醫院完成擴建,內部設備還獲得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的讚揚,但是我們都了解,縣立醫院嚴格來說,目前還不夠完備,離真正科目齊全的大醫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地方因為四鄉五島各有需求,若再將醫事人力發配出去,只會造成醫療人力更加分散,屆時只會發生要看某門診可能要等醫師回來的窘境。
縣立醫院正在朝一座健全完整的現代化醫院而努力,每年培育的專科醫師及醫護人力也很多,要如何留住人才在地生根,吸引人才來馬服務,都是要積極處理的議題,有必要先將醫療資源集中,達到大醫院的水準,離島也要強化急診能力及後送機制,讓傷患能儘快抵達縣立醫院接受完善治療。
社論/縣立醫院完備之前 醫療資源集中為上
- 201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