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永保馬祖餐飲安心招牌

  • 2013-10-26
 從塑化劑至黑心食用油事件,造成人心惶惶,尤其在台灣外食主義者更是聞毒色變。地方鄉親說,只有住在外島最幸福,在銷量不大狀況下,飲食業者大都是手工製作,不會也沒必要引用或添加有害物質,只要我們長保這塊招牌,相信為馬祖觀光加分。
 我們所有三餐需要吃飯、吃菜、吃肉的人,都會覺得我們台灣食品安全,但歷經這麼多起毒害事件,沒有辦法讓大家有一個放心的飲食環境,同時對政府無法建立一個有效的食品安全防護網感到失望。  
 生活在台灣,以往大家都覺得吃的較放心,現在接二連三的毒害事件,大家都不知道去台灣該吃什麼,還有在台就讀、就業的子女都是吃外面,也讓父母親不放心。
 連江縣衛生局食品衛生課最近也是忙得不可開交,持續密集展開查察,對少部份發現違規食品均已下架,除衛生部門查察之外,我們希望地方業者在相關資訊取得也要配合,我們輸進食品項目不多及數量也不大,發現立刻自己配合下架,共同做好把關及守門。
 再者,呼籲地方販售及餐飲業者輸進或購賣食材、用油以及清洗用品,除了要知道來歷之外,千萬不要貪圖便宜,而使用劣質品,不但影響大眾健康,也會傷害到自己,建議勿買散裝或來路不明之油品、清潔品。
 再者,我們食用油炸東西,希望地方業者要做到一次性,家庭也是要這樣;過去大家節省慣了,炸過都是重複再用。食用油品在油炸食物時,溫度太高或反覆油炸(回鍋油),油脂就會氧化變質而危害人體健康。故在此提醒民眾,烹調用油不管是油炸或煎炒,當有薄煙剛起時,即應降低加熱溫度,才不會油的溫度過熱,裂解變質,產生過多的油煙而造成對身體的傷害。
 台灣食品事件發生多次違規後,已損害食品形象,雖然,我們食材來源仍來自台灣,不過販售業者及餐飲做好自主管理,就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再來我們自製食品堅持不用過多添加物,採天然材料,靠手工來做,建立馬祖飲食的最好招牌宣傳。
 今年以來,食的安全成為民眾最關心的議題。在容器、餐具上有毒溶劑擦拭紙餐盒、便當盒、材質耐用度,仍有充滿不信任感。我們希望地方餐飲業者不要再給遊客用塑膠碗、衛生筷,既不衛生也不安全,一律採用磁器餐具,而且不要有任何花邊,單一素色就好。
 馬祖的美之外,我們更要做到馬祖質感,它是一個沒有污染島嶼,需要你我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