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磯釣季到來,馬祖各島瘋磯釣比賽,辦比賽原本的立意是要宣導保育觀念及促銷馬祖海釣休閒活動,但馬祖磯釣天堂的美名早已遠播,現在的馬祖其實不需要再透過辦比賽來宣傳,反而要思考如何讓海裡的魚生生不息。只要海裡有魚就不怕沒人來釣,若能把辦比賽的錢用在魚苗放流與生態保育之上,才是年年有魚的生財之道。
海裡的魚一年比一年少,一年比一年小,原因自然是出自人類的過度捕撈,這是世界各國科學家公認的事實,而馬祖四面環海居民世代以海為田,對於海洋資源的消逝自然應有更多的體認,對於海域資源的復育自然要有更積極的作為。
近年來馬祖各島瘋磯釣比賽,其目的無非是透過比賽達到宣傳的目的,進而吸引更多的釣客來馬消費,但我們在消費馬祖磯釣天堂美名的同時,有沒有意識到海洋生態正在以我們難以想像的速度在變化;釣魚的人越來越多,海裡的魚卻越來越少,如此的惡性循環,不用多久磯釣天堂的美名將成臭名。
馬祖的磯釣天堂美名早已遠播,還有沒有必要再辦比賽來吸引消費人潮是很值得商榷的議題;大多數的釣客是沖著魚而來,如果有一天馬祖和台灣一樣釣一整天也釣不到兩條魚的時候,就不會有釣客想要再來馬祖了。
磯釣在馬祖可以算是一種產業,正是因為如此,才要思考如何讓這個產業永續發展下去,若照目前這種毫無節制、大小通吃的釣下去,再多的魚也會被釣完,再好的釣場也會被操爛。
綜觀世界許多國家靠海也同樣發展休閒釣魚活動,但先進國家都有所管制與配套的復育措施,限制釣魚的時間與魚體大小、數量等,其目的是希望經由適度的管制讓生態得以永續發展,反觀馬祖地區卻大肆辦活動宣傳讓休閒成為獵殺,從近年來各島磯釣比賽的成績可以更獲得證實,魚體與魚獲一年不如一年,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真相。
海域資源要生生不息是需要各種的復育措施,消極的措施是制定限漁期,積極的作為是要推動魚苗放流與漁場復育,現今馬祖的海域生態已經十分脆弱,漁網漁船遍佈已對大環境不利,復育措施更要消極與積極雙管齊下,政府的漁業政策要從長計議,管制其實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馬祖各島的磯釣比賽應思考是不是要繼續辦下去?花錢請人來釣魚還是花錢放流魚苗,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作為,卻有著相對應的因果關係,只要我們讓海裡的魚生生不息,就不怕沒人來釣。
社論/用魚苗放流取代磯釣比賽
- 201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