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海邊活動首重安全

  • 2013-11-09
 釣魚也好,拾螺也好,不要為了一時的魚獲或鮮品,造成一世的遺憾!近年在海禁解放之後,因釣魚及挖拾海鮮落海意外事件,令人憂心。海釣朋友及諳水性的鄉親都提出呼籲,做好安全裝備,最好結伴同行,同時勸導年長鄉親在海象不佳時,不要去海邊從事捕撈或撿拾海螺作業。
 地區曾發生一名年長漁民看到魚獲跑走,躍入海中而不幸喪生;一位阿婆為了海鮮品涉水而過而落海命喪;也有為了採擷懸崖邊海芙蓉冒險吊繩,都是高危險動作,不可一時為了有所收穫而拿生命開玩笑,對家屬是不公平的。
 釣魚是正當娛樂休閒活動,但深夜或凌晨單獨行動,對家中妻小不安心情要予體會。再者,在魚獲上鉤時,若魚兒拚命拉扯,釣者也不必過度投入或忘情,因在礁石岸邊充滿各種危險及不確定性。
 馬祖磯釣協會資深幹部在臉書上也提醒愛好釣魚者做好安全裝備,如腳上的防滑鞋、身上的救生衣務必穿好與手機專用防水套。救生衣的帶子務必穿過跨下扣好。萬一不小心落海,保持冷靜,先離開波濤洶湧的礁石,裝在專用防水套的手機可以立即打電話求救。
 過去馬祖由於實施戰地政務,對海岸進行嚴格管制,因此馬祖過去因戲水而溺斃的人並不多,但在解除海岸管制後,民眾到海岸邊的機會增加,也造成危機的提高,地區溺斃、失蹤的不幸意外,如果溺水人數持續累積,未來馬祖死於溺水的人數,可能要超過被砲彈打死的人數。
 看似美麗的海岸其實暗藏殺機,一不小心就可能失去寶貴生命。提醒鄉親要對大海懷著恐懼與敬畏。每年東北季風期間是馬祖主要漁汛期,吸引許多釣友前進各島釣魚,不過,季風期間海象不佳,常有大浪,而且馬祖海岸崎嶇險峻,一不小心容易發生落海或跌傷的意外事件。所以,釣友或是鄉親從事釣魚活動時,應慎選釣點並做好自身安全裝備,以維護自身安全。
 馬祖四面環海,提醒鄉親要有水域安全觀念,除應學得游泳與自救的能力,不論是戲水、釣魚、撿螺最好都要結伴同行,做好自我防護措施,讓馬祖不要再發生溺斃的憾事。邀集同伴一同前往,出發前弄清楚釣場的氣象和漲、退潮時間,天氣不好時,避免在設有危險釣場警告牌的釣場停留;而垂釣之際,務必時時提高警覺,天氣轉壞,風浪增強時迅速離開釣場。
 每次發生落海失蹤或受傷,總要動員救難人員前往搜尋及啟動直升機救護,浪費社會資源不說,也使得休閒活動蒙上了陰影。因此,唯有自己隨時提高警覺,才是避免發生危險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