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風險觀念深植心中 磯釣活動才安全

  • 2013-11-14
 近來,馬祖地區與台灣本島都傳出溺水意外事件。意外發生原因主要是無法預測的天候因素外,如何提供民眾更多的地質災害訊息、即時天候及海象資訊,以及做好風險教育,亦是積極防止事件再度發生的具體作為。尤其馬祖海岸是熱門的磯釣釣場,每年都吸引眾多釣友到此進行一場又一場人與魚的博鬥賽,從事釣魚活動或從事海邊海上活動的民眾,如果都能透過完善的規劃與準備,並建立基本的安全觀念,相信落海溺水不幸意外不會再發生。
 不幸意外發生後,或許有些人認為應管制相關海岸地區,或是執行頻繁的巡視?但是馬祖列島海岸線的幅員相當廣,以政府人力以及有限預算,採行頻繁巡視有實際上的困難。再說,海岸線是親近大自然最直接也最有效教育方法,雖然同時也帶有一定的風險,但是只要小心謹慎的選擇路線與做好萬全的規劃準備,仍能將風險減低到一定程度,不應該因噎廢食。
 9月到次年2月是東北季風的季節,磯釣活動也最為盛行。磯釣活動是具有一定危險性的娛樂休閒,因此磯釣的安全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即使最安全的釣場,仍可能發生危險,大自然的力量不容質疑,抱持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是從事磯釣活動必要的心態。幾乎所有的戶外活動都不鼓勵單獨行動,這一點在磯釣中尤其重要,因為磯釣是所有釣遊活動裏危險性較高的,尤其在秋冬期間風浪起伏最大,一不小心即有可能發生意外,最好能集合三五好友共同行動,除了可以交換經驗打發寂寞外,最重要的是能夠互相照顧。
 釣友們從事磯釣活動,除了要慎選釣點、注意氣象及潮汐外,安全裝備更是不容忽視。除了釣具、釣餌外,救生衣、釘鞋、失手繩必不可少,絕不可自恃藝高膽大對這些東西不屑一顧,否則一旦有意外倒楣的還是自己。若是夜釣,亦必須在天黑以前到達釣場,瞭解整個釣場的詳細地形,萬一有狀況發生時也較容易撤退,尤其是避免到海中的孤石、離岸的礁岩及伸出外海的岬角等危險場所,以免發生不測,良好的釣點應該是地勢較高的平台,海浪比較不易打上來,同時避免釣者的後方有高聳的大岩石,以防海浪打上來時,被回浪捲回海中。此外,也要注意天氣狀況,勿貪釣,天候不良時濁浪滔天,應立即收竿不可戀棧。
 時序進入冬季,海上風浪是不斷增強,稍有不慎,就會發生浪襲落海之憾事,尤其未穿著救生衣等裝備釣魚,更是拿自己生命開玩笑。因此,強烈呼籲釣客必須注意自身安全,避免意外發生時,除耗用救災資源外,更造成家人的悲傷。主管機關除了進行宣導之外,也應強制要求釣客必需穿著救生衣、防滑鞋,不聽勸導即依法開罰,防止意外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