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建會統計,我國因為少子化的趨勢,各級學校的入學人數逐年下降,而馬祖地區少子化的問題因為總人口數不多而更形嚴重,縣內小學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班級人數未達十位數。推動所謂的併校或是校區整併,除了基於學生受教權的考量之外,因併校而閒置的空間更是馬祖整體發展的重大資產。教育與地方發展息息相關,應從整體角度做通盤的規劃。
教育部推動全台實施小班教學政策,目標是希望將每班學生降到35人,這個數字是專家經過評估而定的,一般認為每班35人是最能兼顧教學多元與適性化發展的數字,同時符合學習競爭環境營造,這項政策經過十多年的推行大致完成,但各地因為少子化的社會趨勢,小班教學在馬祖根本是多餘的政策,很多學校連小班的10人都達不到。少子化對馬祖的衝擊已經浮現,學生受教權是基本考量,進而衍生的是社會資源與成本的浪費問題,特別是馬祖發展觀光轉型的過程中,正需要空間運用,而併校後的閒置空間正好提供了發展需求,所以有更充份的理由要推動併校。
多年前地方倡議的併校政策沒能順利推動,讓許多學生在義務教育學程中,幾無同儕競爭力的情況下完成學業,而併校雖是牽動甚大的政策,卻是不得不面對的重要議題。併校牽涉到組織編制與教師工作權的維護,因此只要完善的規劃人的問題,併校仍是未來教育部門要積極面對的課題。近年來地區很多學校在教育部老舊校舍整建計畫項下,爭取了許多經費在進行重建工程,幾乎每個學校都有大小不等的工程,校舍美輪美奐,學生數卻一年比一年少,閒置空間越來越多,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浪費。
馬祖的小校小班不是一開始就存在,是早年人口的大量外移所造成,而地方發展是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問題既已存在就要設法面對。馬祖各島若能善用因併校而產生的閒置空間,對整體發展將帶來長遠的影響。觀光轉型之後地區很多的建設與規劃、投資開發都卡在所謂的土地問題,閒置的校舍相對土地問題單純、面積完整,較能吸引開發資金挹注。
教育與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有一種循環的依存關係,地方若無發展前景,人口自然大量外移,教育及相關資源也會跟著萎縮,而教育培養人才,若無人才地方發展也就失去動力。因應現況趨勢與整體需求,政府應把土地開發與教育問題做聯結,思考找到一個平衡點為地區發展出路。
社論/推動校區整併 活化空間利用
- 201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