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海洋生態丕變 漁業政策轉變

  • 2013-11-28
 聯合國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地球的海洋生態正在以我們所不知道的型式與速度在改變,馬祖海域同樣也難倖免;近年來地方政府也在漁業政策上有所調整與因應,今年更首度公告在一定期間禁用章魚籠等設備捕撈,目的在維護生態讓魚苗能長成,另一方面也要鼓勵推廣養殖漁業,讓傳統漁業能獲得轉型機會。大環境在變,我們的漁業政策要走在前面,產業才能永續發展,政府各項作為與政策要有更精準的評估與紮實的執行力才是。
 我國近海漁業因為過度的捕撈已產生漁源枯竭的事實,過去多年在馬祖海域隨時可見的章魚籠,經研究發現對生態的殺傷力十分驚人,許多魚苗誤入魚籠連長大的機會都沒有。因此今年縣府建設局首度依據漁業相關法令針對章魚籠、蝦籠等網具訂定禁止使用期,這是馬祖地區多年來較為積極的護漁政策,若能具體落實且持續執行,未來對生態的復育會有意想不到的成果。
 除了傳統與養殖漁業外,休閒漁業也是海洋生態丕變後,漁業政策重要的轉型方向,漁業署統計目前全台有225處漁港正在朝休閒方向轉變,其中比較大型的漁港配合觀光政策轉型為遊艇碼頭,部份商港在管制的前提下局部開放海釣等,這些都是政策轉變的實例。馬祖四面環海,海域面積更是陸地的數倍之多,不論是觀光還是產業,都與海脫離不了干係,我們的海洋政策與港埠建設影響未來發展甚鉅,又因為地緣關係讓兩岸關係左右了我們的政策,國防政策也間接影響了馬祖海防,我們正處於多變又脆弱的環境之中,任何措施都不得不瞻前顧後。
 海洋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傳統觀念真的要改變了,海裡面的魚越來越少是事實,生態復育與產業轉型要以更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地方政府任重而道遠,但再好的政策需要堅定的執行力,而諸多漁業政策的落實需要海岸巡的協助,現階段馬祖海岸巡人力設備不足是一大隱憂。最近爭取海巡「連江艦」的議題受到重視,而基層漁民更希望爭取的是有起網設備的警艇及警力進駐,如果可能,更多的人力設備進駐對馬祖護漁會有更多的幫助,但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政策評估更要精準無誤。
 海裡的魚越來越少是事實,物以稀為貴,海魚的價格更是創下歷史新高,導致漁網具研發益加精良,高科技介入傳統漁業的轉型,惡性的循環讓生態轉變的速度加快;多元發展、強調管制已是世界各國重要的漁業政策方向,馬祖雖小,但在全球海洋生態丕變的大前提下,漁業政策不能置身事外,引進先進國家的保育觀念與作為,已是非走不可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