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南竿機場改善 印證用心投入

  • 2013-12-02
 在不改善現有地形下﹐運用儀器科技﹐從飛行有效率到運量提升﹐這一年是南竿機場啟用以來最大的突破﹐ATR-72新機型起降開啟歷史性一刻﹐並開創馬祖空中交通新紀元。從南竿機場的困境﹐逐步走出另一片天﹐印證用心、投入、執著﹐是打開成功另一扇門的金鑰。
 南竿機場先天條件不足﹐以及百億改善評估﹐對中央及地方都是高度沉重框架﹐縣長楊綏生不放棄與民航局溝通、爭取﹐唯有透過儀器輔助並將功能發揮到極致﹐是現階段改善南竿機場起降條件最務實作法﹔同時﹐南、北竿兩座機場能再有效的互補﹐是一加一大於二。
 改善現階段南竿機場起降條件﹐回歸專業技術面﹐就是不需要太多的等待及幻想。跑道左右定位輔助台(LDA)架設工程今年完成後﹐實施新的儀降進場程序﹐開場能見度標準下修﹐雲幕高限制也下降﹔我們認為﹐南竿機場雖然在LDA啟用後仍屬於非精確儀降程序﹐但只花1500萬元即有如此顯著改善效果﹐我們肯定民航局協助解決地方機場困境的積極態度﹐對於提升有效飛航率有正面助益﹐是南竿機場啟用10年以來變革的一大里程碑。
 南竿機場改善起降環境之後﹐相對提升70人座新飛機起降南竿的有利條件。立榮因現有DASH-8系列飛機因面臨機齡老舊﹐訂購10架新機已陸續交機﹐基於未來的營運機種單純化原則﹐規劃ATR-72型飛機將全面取代DASH-8系列飛機。我們欣見立榮提前將ATR-72投入馬祖航線﹐希望配合南竿第2套起降標準啟用﹐提升夜間起降﹐加上運量的提升﹐確實達成有效疏運旅客的目標。
 回顧從19人座到現今70人座﹐沒有移山、炸山﹐也沒有花天價鉅額﹐縣府這一年多來努力﹐以及民航局、中央民代協助﹐縣府積極爭取北面(21)跑道端也要開放儀降﹐以解決吹南風時能見度及雲幕高限制飛航的問題﹐將來ATR-72飛機上都配備衛星導航相關儀器。
 在今年推動完成南竿機場改善及有效提升飛行率之後﹐縣長楊綏生向立榮所提整點航班及爭取新航線如高雄飛馬祖﹐我們期待立榮朝此目標努力﹐為馬祖航線注入好的循環元素。整點班次不但可增加運輸量﹐也便於旅客搭乘及記住﹐在行程上安排也方便。
 平情而論﹐這1年的南竿機場成效改善﹐是過去10年的能量﹐未來南、北機場資源有效整合、互補運用﹐相信只會雙邊加分﹐不會兩者減分﹔同時良性循環下去﹐台馬往返就會感覺順暢。我們在此也向為南竿機場付出者的心力﹐致上謝意。